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炒股的智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懂得许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灵比作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到10%,称为意识(Conscious),是我们能清晰感知的思维、道理和逻辑,我们懂的“许多道理”就存放在这里。深埋水下的巨大部分占到90%,称为潜意识(Subconscious),是我们无法直接察觉的内容,包括被压抑的童年创伤、原始冲动、本能欲望、情感记忆和根深蒂固的信念。
简单来说,核心矛盾在于:我们是在“意识”层面懂得道理,但真正驱动我们行为、情感和决策的,却是强大的“潜意识”。当意识与潜意识方向不一致时,潜意识几乎总是会赢。
你知道“应该自律”(意识),但潜意识里可能深藏着对失败的恐惧、对舒适的即时渴望,或是童年时被严苛管教所产生的逆反心理。这些水下冰山的力量远远强于水上那一点“道理”的呼喊。你的行为最终会被更大的潜意识力量所牵引,表现为拖延、懒惰、放弃。你的理智(道理)在和你真实的情感(潜意识)打仗,而输家是理智。
潜意识并非杂乱无章,它像一个早已编写好的“操作系统”,由无数个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童年)行成的核心信念构成。你意识到“我要赚很多钱,实现财务自由”,这是一个程序指令,但操作系统的底层代码刻着“钱是万恶之源”、“我不配拥有财富”、“有钱人会变坏”,所以操作系统会认为这个程序是个病毒,于是自动触发各种“保护机制”:让你在关键时刻犹豫、错过机会、无意识地挥霍,甚至把自己搞垮。你会在行为上自我破坏,最终无法实现“财务自由”的道理。你外在的行为永远无法超越你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
为了保护我们免受痛苦,潜意识会启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如合理化投射否认等,这些机制是在我们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运行的。我们意识到“遇到批评应该虚心接受,这样才能进步。”当真的被批评时,为了避免感受到“我不够好”的痛苦,潜意识瞬间启动“合理化”(“他就是嫉妒我”)或“否认”(“他根本不懂瞎说的”)。所以你不是“不想”接受道理,而是潜意识在你意识到之前,已经替你做好了防御反应,把你保护起来了。你根本还没来得及动用“虚心接受”的道理,就已经下意识地反驳回去。道理在防御机制面前,连上场机会都没有。
潜意识不仅存储想法,更存储着强烈的情绪和身体的感受。这些记忆比抽象的道理有力得多。道理上你懂得“失恋了要向前看,你会遇到更好的人。”但潜意识还记得心碎时的窒息感和被抛弃时的绝望与孤独,这种体验是刻骨铭心的。你知道所有“应该怎么做”的道理,但你的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都还记得过去的痛苦,并驱动着你做出逃避、封闭内心的非理性行为。身体从不撒谎,它听命于潜意识。
那该怎么办?意识到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改变的第一步。真正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更多的知识和道理,而是:
  • 觉察(Awareness):通过冥想、反思、写日记等方式,努力去觉察自己的潜意识模式。“我为什么又会这样做?这触发了我的什么感受?”
  • 接纳与对话(Acceptance & Dialogue):不要粗暴地用道理指责自己,而是接纳这些模式的存在,并尝试与内心的自己对话,理解这些模式最初行成的保护性原因。
  • 重塑与体验(Repatterning & Experience):通过新的、积极的体验(比如一次小的成功)来慢慢覆盖旧的潜意识记忆,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等工具来挑战和重塑自己的核心信念。
  • 行动于细微处(Tiny Action):不要指望用大道理一下子扭转人生,而是尊重潜意识的巨大惯性,通过微小但持续的行动,一点点地“骗过”潜意识,建立新的神经通路,因为神经具有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反复练习后,让那些美好的道理,不是漂浮在意识层面的空谈,而是沉入潜意识,成为你新的、自动自发的本能和信念,这才是真正的“过好这一生”的开始。
转发知乎精神科大夫申晨煜
======================
这篇文章从心理学的层面解释了为什么做不到该做的事。从侧面也解释了炒股为什么需要那么多规矩,纪律,为什么要严格执行止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炒股的智慧网   

GMT+8, 2025-9-10 03:14 , Processed in 0.02595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