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炒股的智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9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王亚伟如何做投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02:3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人性上来说脱离群体做一个特立独行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但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跟多数人不同的策略和做法是胜出的必要条件,否则我们永远是羊群里的一只默默无闻的羊!-谨以此勉励不甘平庸的自己和同行者。)
  
  一、何为价值投资
  投资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自己对市场本身的认识和把握上,而不是跟别人走,失去主见。不管什么时候,要独立思考。
  作为基金经理,投资者把钱交给你就是要你代替他去思考,你要是随波逐流,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就是没有做到尽职尽责。
  目前对于价值投资存在一些误区。不知道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没有讲清楚还是有些人在理解上出了偏差,我见到听到的一些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并不是在真正地做价值投资,他们做的只是贴标签,给自己贴上价值投资者的标签,给与他们投资方法不同的人贴上投机者的标签,给某些股票贴上价值股的标签,给其它他们没有认真研究过的股票贴上投机股的标签。
  如果只有买他们贴过价值股标签的股票才算价值投资者的话,这个门槛对我来说太高了,高不可攀。
  比如说,中国船舶(600150)和中国平安(601318)都是好公司,他们可能会在250元以上买中国船舶(600150),在140元以上买中国平安,只是因为这些股票上有他们贴上去的价值股标签。他们认为自己永远都是对的,错的只是这个市场。
  我庆幸自己不是这样的价值投资者。如果说只有价值投资才能获取持续稳定的收益的话,那么我有资格说自己更接近于一个价值投资者,尽管我从来不愿把自己这样归类。
  从长一点时间看,市场不会以价值投资、非价值投资来区分投资者,同样是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巴菲特是成功的投资者,而他的某些中国信徒是失败的投资者,市场会这样来划分,残酷但很公平.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无须费尽口舌去表白自己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到头来业绩会说明一切。是否是价值投资,取决于如何投资,在什么价位投资,与谁在投资,投资什么无关,贴标签是没有用的。
  巴菲特经过研究,在8元买了比亚迪,这算是投资;如果只是听说巴菲特买了比亚迪也跟着买,即使有机会在8元以下买入,也只能算是投机,因为这种行为是跟风,没有经过仔细研究。如果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一只ST股的未来预期价值远高于当前价格,那么在低位买入的行为也是价值投资,而一旦价格高于未来预期价值了还去追,就属于投机了。我希望以自己的投资实践去丰富价值投资的内涵,对于会不会被贴上价值投资者的标签,我毫无兴趣。
  (某些朋友开玩笑说我做波段属于投机,有朋友又夸奖我选成长股有一套,夸我也好笑我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净值曲线,是业绩。价值投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也不是业绩做地一踏糊涂时向客户推卸责任、给自己辩解的遮羞布!)
  
  二、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大家经常讲,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要做好投资,光靠科学是不行的,巴菲特说只要具备中学文化就够了,像考试一样,考一百分没有好坏之分,但科学只是投资的一个必要条件,并不是说你光靠科学就能取得胜利。另外,还有艺术的成分在里面,艺术的成分是很难量化的东西。主要是靠大家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这种积累能够让你知道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所以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度”,对“度”的把握是投资的关键,因为投资时经常有互相矛盾的东西。
  比如说投资的时候,过分的有主见,可能是一种刚愎自用。但完全没主见,就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所以,什么时候要有主见,什么时候要顺应市场变化来调整自己,非常重要。可能有的新基金经理来的时候非常自信,但是不晓得在什么时候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自己,这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我觉得,所有的投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对于“度”的把握,而“度”的把握也无法量化,即便能够量化,别人也不一定能够适用。
  举例来讲,穿西装并不一定要穿名牌,把巴菲特的方法拿过来用,也并不一定好,名牌并不一定适合你。对于每个人来讲需要量身定做,要根据身材和气质去选择面料,裁剪尺寸。在投资时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独有的,随着市场的变化可以不断完善的一套体系,我觉得这是持续投资成功的关键。
  (性格不同、经历不同、理念不同、策略不同,何必跟他人一样呢?比如我就属于急性子—做不了长线、做过交易员—愿意做波段、性格乐观—因此相信成长股、以给客户赚钱、划出漂亮的净值曲线为唯一目的。因此说我投资还是投机我根本无所谓,并健是净值曲线是否漂亮好给客户交待)
  
   三、我是怎么投资重组类股票的?
  投资重组股和价值投资并不冲突。我关注重组股,是因为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蕴藏着很多投资机会,对此视而不见是不负责任的。但我从来不依据内幕信息去投资重组股,我只依靠三点:公开信息、合理推测、组合投资。(太多人对一哥有误解了,以前都以为他内幕多,包括我)
  3.1 搜集公开信息
  很多股票是否会重组、谁来重组、如何重组,其实已经有足够多的公开信息了,我相信如果提出质疑的人花功夫去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公开信息,也差不多能做出同样的投资判断,只可惜他们很少这样做。
  在我们这个行业,出去调研也好,参加讨论也好,如果不事先做足功课是没有资格提问和发言的,所以对于这类质疑我往往不知如何回应,因为我没有时间从ABC讲起。
  工作中,我需要依赖媒体来获取市场信息,在座的很多媒体是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甚至是每天都要依赖的,我从媒体中获取大量的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处理,获得投资上的想法。媒体经常有很多及时、专业、深度的报道,这些报道让我很受益。
  我喜欢处于干扰较少的状态,能够和市场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而不是一种排斥。就像物理学量子理论一样,你刚刚走进这个市场,就已经对这个市场产生影响了,这样的话投资就很难把握。我希望我对市场没有影响,更好地观察市场变化。很多投资从年报,月报中可以看出来,有的时候很多投资依赖于媒体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别人看来并不一定是可以形成投资的决策依据,因为我觉得从一个长期的经验,时间积累上还有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综合能力,实际上你会慢慢有一些投资想法,这些投资想法实际上可能经过交叉的验证后,做出投资决策。这种投资决策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有把握,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机会的话,就可以形成投资决策了。
  投资者有时会存在过度研究。很多信息对于你投资是没有用的,是投资噪音。过度的研究,花费了很多精力是事倍功半。到什么程度,是足够就可以了,不是说越多越好。因为风险跟你投资的量,如果对某个企业有信心就多投一点,没有信心就可以少投一点,这些东西是自己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决定的。
  我关注的信息是比较宽泛的,某些行业类的报纸我可能看得稍微少一点,因为行业研究还是要行业研究员来做,可能综合性的财经类报纸多一些。报道关注的东西经常有重复,重点的看一些,再看其他的方面。
  3.2 对公开信息进行合理推测
  如果公开信息不够充分怎么办?我就加上合理的推测。那么怎样推测才合理呢?通过换位思考。经济学里有理性人的假设,重组方和被重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他们怎么想?会怎么做?这些问题看似涉及内幕信息,但实际上你根本无需打探什么内幕信息,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是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很多疑问都将迎刃而解。你站在他们角度做出的选择也基本上会成为他们实际上的选择。
  基金经理必须有意识地站在产业投资者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果仅仅站在财务投资者的角度看问题,对价值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真正的价值投资也就无从谈起。
  3.3 组合投资
  但是,即使仔细研究公开信息了,也做了合理推测了,投资重组股的成功概率可能也只有60%,那又该怎么办?我还有第三点:组合投资。举例来说,在我的投资组合里,精心挑选了20只潜在的重组股,如果未来一年有60%成功实施重组的话,平均每个月就会有一只,从概率分布上就是如此。
  因为基金是组合投资,我买一只股票,最多投基金净值的10%,很多创业板的小股票,可能只占我资产净值的千分之一,对于我来讲是类似于风险投资,基金对这只股票的风险承受能力非常强。
  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只是看到了我买了这一个方面,他买了可能会占他投资金额的相当大一部分,这样他就承担了过高的风险。
  风险控制手段不同。对于某些股票,我会做风险对冲,但投资者很难做这种对冲,他可能买了这只股票,就会在油价或是汇率上承担过高的风险,于是赔钱概率大大增加。
  这有点像老中医开药方。老中医开了一服药,药里面有几十种成分,各种成分之间有一种平衡,如果只看重某一种成分,猛吃这个成分,很有可能适得其反。(这也是基金产品总体上风险比个人投资者自己做风险要小的原因,也是我把父母、丈母娘的钱都放进我管理的信任产品的原因,因为组合可降低个股风险,但公募个股上限10%又太分散了,私募20%的上限比较适中)
  有时候我可能会看好两只股票,都是十块钱,一只我看好涨到15块钱,另外一只可能只涨到14元,其下跌风险不一样,可能都会跌到8块钱,这种形势下我会买涨到15块钱的,但是短期内只涨到12块钱。
  这个时候你再比较,会发现这只12块钱的股票下跌风险增大,这个时候你会卖掉,去买可能涨到14块的股票,但是出发点是价值投资的判断,投资组合的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动态、不断优化的过程,通过波段操作,对组合做一个优化,这是操作的考虑。(我不断调整组合的仓位和结构的原因,是希望降低组合风险以控制回撤并提高收益。笑我做波段的朋友可理解?)
  
   四、 业绩领先原因:风格迥然不同
  为什么我能做到连续几年业绩领先?我认为是投资风格使然。我的投资风格在趋同化的公募基金业内有点独特,举个极端的例子,我的风格是A,其它基金的风格是B,如果A风格优于B风格,那么我的基金持续领先就是大概率事件,但如果我也和别人一样是B风格,那么我的基金持续领先就是小概率事件,因为我并不比别人聪明,就这么简单。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而不愿被同化的原因。被同化当然会舒服很多,不用再被质疑了,但是为了持有人利益最大化,我选择坚持。
  (一哥讲了博弈的策略:特立独行是脱离平庸的必要条件,多少同行以“稳健”为理由避免自己的组合远离基准和大多数同行,结果是让自己永远平庸,可惜一哥此文并没有深入地讲自己的选股策略,尽管如此此文仍值得大家深入学习并领会,有机会本人定当当面请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0-15 10:13:55 | 只看该作者
大道至简,至简想必不是容易,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6-28 23:08:3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启发,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炒股的智慧网   

GMT+8, 2024-4-29 14:09 , Processed in 0.03001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