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炒股的智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王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投机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3-5-22 18:04:08 | 只看该作者
看不懂 太偏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21:51:51 | 只看该作者
一、两个目的

  (人物:赵江,48岁,徐州人,大专学历,商业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
  记:“他人或许关心您成为亿万富翁以后的事,我更关心您成为亿万富翁以前的事,尤其在最初,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您萌发了做一个商人的念头?”
  赵:“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已经很久没人这样问过我了,人们更关心我的现在而不是过去。但我却认为它们一脉相承。在没有钱的时候,我同样是个亿万富翁。
  “我掘的第一桶金是在二十年前,但赚到的却不是钱,而是一种致富思想。有一天,我在街上排队购物,从长长的人流后面,一下子悟出了超越他人的道理。就是在这样一列各种人都有的队伍里面,大家都太过专注,太争先恐后,还时不时为某人加了个塞儿愤愤不平。我看着看着就笑起来,感觉自己真的很蠢,就算我也能加个塞儿,结果并不会有别于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在劳心伤神地干着这件事。
  “我觉得自己跟他们不一样!我该干的不是如何挤上前去购物,而是如何另辟蹊径——在购物的窗口旁边再开一扇窗口。这样我才能既有物又有钱。当别人只为一个目的努力时,我可以一举两得,不用排队、不用加塞儿、还做了老板。
  “在我看来,人生的许多困惑都可以从中找出答案,只为达到一个目的的人或许会有作为,达到两个目的的人更容易有成就——显现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总是在得到的地方更多,失去的地方更少。商人经商,不通晓这个是不行的。为此,我也总是告诫我的孩子们,别做有一没二的事。”
  记:“两个目的。真好!”

点评

这叫转向思维,是冲破惯性思维的方法之一。  发表于 2013-5-24 1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3-5-23 08:12:42 | 只看该作者
昨天看了一点《短线狙击手》这本书中的部分内容,特别是前言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大意是作者总结了周围部分投资成功的人有一个共同特质:乐善好施,勤奋努力。个人感觉这个特质是大部分人所缺乏的,现在的人都喜欢争名夺利,争的越多欲望越多,越不能得到满足,越没有幸福感。我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就是你有能力去帮助你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时,你真心去做,你会得到最大的快乐。

点评

人各有志,不能勉强。  发表于 2013-5-24 12:12
这本书我看了N遍了,作者说的不只是有利于自己的观点,这是成功人士所共有的特点,凡能守住财富的且子孙昌盛的都乐善好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发表于 2013-5-24 07:31
你的话是典型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作者提出了有利于自己的观点,你就接受了,单纯到可爱。  发表于 2013-5-23 1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3-5-23 09:22:36 | 只看该作者
老虎心存不轨之心,最终没能从猫那里学到爬树的本领。
我们普通人受人点滴恩惠,总想有朝一日有回报的机会, 哪怕是请吃顿饭了。
通常的人 想着别人的长处。不通常的人,惦记别人的、他认为的不足。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条条道路通罗马。

点评

你连比喻都不会打,欺我无知乎?老虎什么时候和猫学爬树了?成功靠自己的努力,请问谁敢站出来说自己的努力已足够?  发表于 2013-5-23 13: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3-5-23 12:09:35 | 只看该作者
创新源自模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更重要的是先模仿后创新可以缩短成功的时间。很多前辈的著作都是暗藏玄机。只不过缘于个人的阅历与慧根,不曾全部参透罢了。同时赞美别人一种美德,与阿谀奉承是两回事。学习中抱有怀疑的态度是对的,毕竟实战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

点评

创新源自模仿。好像不对。创新的前提,必须是否定,是打破。所以创新是很难的,因为否定自己很难。  发表于 2013-5-24 12:16
生命的本质在于复制,但是创新和模仿不是一回事。赞美最后变成奉承比比皆是,反对的声音变得及为可贵。  发表于 2013-5-23 13: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13:39:55 | 只看该作者
二、重新定义你的本钱
  (人物:钱玉清,44岁,北京人,中专学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记:“一个资金雄厚的人可以稳妥做事;可以先思后行;可以耐心等待机会;一个资金有限的人则不能。他必须尽一切可能抓住机遇,在幸运之神降临之前,甚至都不能有一个稍好些的选择。”
  钱:“这倒是个挺深刻的话题,我以为这样。尤其当我们与困境融为一体时,自身也常常会变成困境的一部分。谁能说的清这是怎么回事吗?经常地,我就觉得,问题投射在我们身上的影子,可能远比它自己大的多——一种糟而又糟的情况,据此限定了问题的本身,就在我们竭尽所能挣脱着的当口,反而将我们置身于自我穷尽的极限之中——人出不出头来的情形大抵如此,他一遇到问题,就被问题所框定。
  “可事实上,没有几个人是生下来就资金雄厚、却又差不多总是在还没有准备好时出发的,不同的是其中的一些人没有被这个问题所框定,这样他尽管也没有本钱,却明白自己的事情更多地与钱无关,其结果,相对于这个试图解决困难的人来说,他就重新定义了自己的本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本钱甚至都不能被积攒。
  “对此,我的个人看法是:如果你当真没有本钱,就应该去做点不要本钱的事,而不要以此为出发点,陷入困境;同样的道理,你也不该急于摆脱你的难题,并假设自己可以不需要本钱一样;相反,小的东西要学会放大,大的东西要学会缩小,二者都导致绰绰有余的情况,既不会被极大所限制,同时又完全被渺小所容纳。”

点评

自己就是自己的本钱。  发表于 2013-5-24 12: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13:42:06 | 只看该作者
九、摆脱必然性结论的奴役
  (人物:冯忆,42岁,上海人,大本学历,专业炒股大户。)
  记:“我曾拜读过您公开发表的一些文章,记得不久前您在一篇文章中说,‘投资首先是一门哲学,然后才是一门技术’,我想请您就这一话题谈谈个人的哲学。”
  冯:“我的哲学就是坚定不移地反对一切必然性结论。因为在必然性结论中,人只能无奈地处于从属地位。
  “为此,我们真得好好问问自己的眼睛——究竟看见了什么?
  “必然性结论对于思维之有害,不亚于明显谬误。一个根据事实而言的必然性结论,总是以其权威无比的方式,令人感觉毫无出路。这就像是在说,无论一个人的身体多棒,总有一天要死一样。必然性障碍,以其合乎逻辑的推理,有效地禁锢了我们对于未知的认识,物化了思想。人常常因此预支失败,且对明显的变化视若无睹。
  “举个例子说,太阳当然是从东边升起,可是如果你总以此为出发点,就只能得出它将从西边落下的结论。你看不到天文学家和宇航员眼睛里的太阳。这个必然性实际上并不是针对太阳说的,而是针对你所处位置而言的一种状况。
  “就此,我们也往往不自觉地认为,可以用自己的主观意志看待客观事物,并试图在一个界限的意义上完整地理解它们,以至不可避免地带来这样的尴尬,被自己眼睁睁看着的东西抛到了后面。事物自身则在不断地变化中,又经由变化而变化且最终改变了自己。在这方面,人知道自己一定会死是对的,可假如他不能同时知道他还生活在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里,就不能在最后的时刻获得拯救。恰恰是出现了否定的形式,人才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
  “进步只能得益于新的思想。一成不变的方式,既不能解决新问题,也不能解决老问题。那些总从必然性出发的人,将会长久地面对这样的麻烦——他们以为自己做对了,可惩罚还是加在了他们的头上。
  “‘看见了阴沟里的阳光’,这话本身就能给人启示,好像说‘狗屎也能卖钱’一样,你信不信呢?
  “问题不在于你信不信。问题在于你能否打破旧的框框,让新的想法涌现出来。凡是要解放命运的人,首先必须摆脱作为既定观念奴隶的现状。
  “进一步分析可以认识到,必然性结论只能导致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就在我们无法质疑的地方,认知产生了排他性,人也由此陷入观念的陷阱。但是一个过程的演变却要复杂得多。过程以一个又一个相对结论,在不同的时空内流淌着、影响着、扰动着,假如只有一些必然性结论的话,人就无法利用过程及其变化,更无力左右后来结果,改造世界与创造世界的愿望就不能达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证明,不在于求知,而在于利用,在于探索。不如此,你就不能驾驭什么,更遑论成功!”

点评

人生的价值在于利用?很悲哀,这样会使人类早一点灭亡。  发表于 2013-5-24 12:29
要创新,就不能有思维定式。  发表于 2013-5-24 12: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3-5-23 21:25:2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发贴目的何在?警示别人,还是在炫耀自己?又说了一堆故事,有意义吗?

点评

我觉得不是,我现在没什么成绩,心态都比他要好。如果是高手,决不是这个心态,不正常,目的不纯。  发表于 2013-5-24 19:53
孤独使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成功。  发表于 2013-5-24 1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3-5-23 23:02:18 | 只看该作者
☜王道☞ 发表于 2013-5-23 01:42 PM
九、摆脱必然性结论的奴役
  (人物:冯忆,42岁,上海人,大本学历,专业炒股大户。)
  记:“我曾拜 ...

看来,你是走火入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3-5-24 00:51:1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小故事很不错,都是思考力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炒股的智慧网   

GMT+8, 2024-11-24 09:33 , Processed in 0.02568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