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开始研究投资茅台以来,一直没有买过其他白酒的股票,直到2011年开始买五粮液的股票。曾经跟朋友推荐过泸州老窖等,但是自己没有买过。总觉得买其他的白酒股票有一种睡不着觉的感觉。 对于消费品的理解,首先是质量至上。只有有过硬的质量才有忠实的消费群体。茅台一直有一帮忠实的拥趸(类似果粉)。茅台的生产周期决定了他不可能去外购基酒甚至食用酒精去扩充销量,在2006年-2007年,曾经尝试过缩短周期的销售,但是带来的直接就是消费体验的反弹。公司花了三年的时间去弥补。公司从2010年下半年重新进入了一个稳定快速增长期。五粮液作为中国白酒的老大,从1988年开始到2003年经历长达15年的辉煌期,2003年公司决策的失误、部分改变工艺结构(也导致大量的消费者不满)、公司管理层后续的长期内斗,公司错过了新一轮品牌白酒发展的最好时期,2003年52度五粮液销售近9000吨,到2005年跌至不到4000吨,知道2011年才再次恢复到9000吨以上(以上数据是坊间跟踪,具体以官方为准),时间长达八年。2011年公司重新走上了稳定快速增长之路。(五粮液的工艺决定了他不会去外购基酒和酒精,他们甚至还要大量的外卖基酒出去。) 就算这两家龙头公司都避免不了会犯一些错误,实际上两家公司都犯过类似可口可乐换配方的事件,结果是消费倒逼,让公司不得不老老实实的延续传统的工艺去生产。这些错误的根源在于一些新上岗位的人想突出自己的能力所致。 为什么不去投资其他白酒公司呢?一个基本的判断,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区域类的公司,产品的天花板太低。另外,这些公司中大部分为了利益放弃了一些保持品质的基本原则。这些白酒公司用食用酒精勾兑,都是常态了,只是每家的多少问题。同事跟我开玩笑,在北京顺义开车现在都闻不到酒糟味了。 为什么这些区域性的白酒这几年表现(业绩)这么好呢?我的理解是这些白酒公司这几年利用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快速抢占了各自区域的散酒市场,在加上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自然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增长。在需求和供应短期矛盾的时候,很多区域白酒公司为了利益,将降低了对品质的要求。这样的结构自然会出现外购基酒、甚至外购食用酒精的事件(古井贡就是典型的例子)。 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护城河,只有一贯的坚持质量至上的信念,企业才能渡过一个又一个经济波动周期。 对于白酒行业发生的食用酒精事件将是行业洗牌的开始。可以预见5年内,茅台、五粮液的净利润将占到整个行业的50%以上,10年内,这两家的净利润将占到整个白酒行业的70%以上。这都是因为两家企业的高品质产品和管理层对于质量至上的清醒认识所赐。
备注:有感于某上市公司曝外购食用酒精被媒体披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