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炒股的智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四叶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易的真谛(转贴)

[复制链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15:29:23 | 只看该作者
天上从来不会掉真的馅饼,实现卓越的真谛在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然前提是努力的方向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4-27 12:32:49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帖子的作者是真懂交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11:16:10 | 只看该作者
核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愿闻其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4-26 15:29:22 | 只看该作者
四叶草 发表于 2015-4-26 01:42 PM
讨巧的交易方法确实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决定胜负的关键不在这里。
取胜的关键一贯在于一切从实际出 ...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如果指导思想都是错误的,再怎么努力也是死路一条。

炒股,研究股票,核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是最重大的问题,是方向性问题,必须首先解决。

有了努力的方向,至于后面的技术手法,很可能是八仙过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行,努力、坚持、耐心、运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4-26 14:30:03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真正的投机之道?这让很多人追寻了一辈子都不得其法。投机之道的法则,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绝对不是你们中的95%的人所认可的,所想的那样。散户要改变命运,踏出投机之道的第一步,那需要非常人的智慧,勇气与魄力。这本身就是对人性的挑战!你们中95%的人的思维思想完全被教材,被各种普遍的价值观所改造过了,你们的所接受的金融教育与信息传导决定了你们中的95%注定是失败者。金融市场引诱你们进入这个市场的核心的价值观是“以小博大”。这个价值观带给了你们希望,更多的是带给了你们绝望。彩票市场就是经典的以小博大。买彩票的99%都是穷人。以小博大,注定就是一种极大概率的失败的价值观。没有人可以挑战这一条价值观。“以小博大”的确是吸引散户进入市场不停割肉的最为风骚经典的教条。仅此一条,就可以让绝大多数的散户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以小博大,我姑且把本岛艾立信定义为一个成功的典型吧,其实,更多的是散户,以小博小。还是从现实生活中说起。现实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有几个是以小博大的?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有几人是以小博大成功的?以小博大,你就要牺牲最为宝贵的概率,而概率恰恰是成功者做事最需要关注最需要重视与最需要选择的东西。追求比率牺牲概率往往是最为不智的选择。

我要说出的投机之道,注定是冲击你们的思想与灵魂的,很多人一定接受不了。凡事有利有弊,矛与盾动态平衡。当你选择承受最少,付出最少时,可能最终的累积付出无限大都难以成功。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干个体开店,还是开公司,开厂,还是流通领域做差价,不存在以小博大的道理,这是普世的准则。唯一的生存与发展壮大的途径,是不停的以大博小。这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道理。你想以500元的止损,去谋取1000,1500,2000,2500,3000。。等以上的赢利,你常常这么去做的话,你必须要有破产的觉悟,要有死的决心!!!你投入10W元,去倒个产品,每次很小的确定的差价去赚,长期累积,很大概率会做大。世上不存在单次投入获得产出1倍或几倍的好事,这种好事只有贩卖毒品,赌场,金融市场才有。

“以小博大”多么美妙,多么动听的词语,但是我要说的是,这种以牺牲最为宝贵的概率为代价的博大,其实是世上最毒的毒药,妖艳而美丽,杀人于无形,还让一批批的后来者奉若投资宝典。。。。。。 “以小博大”的本质决定了:如果你以其指导你的常规性操作,你基本注定了破产的命运!我不否定特殊的行情与时空点,以小博大可能成功,但是总想占市场便宜,用其指导常规性操作,。。。。呵呵。。。看到散户每次设那点可怜的止损,就觉得悲哀。。。以小博大成功的概率跟买彩票中大奖,长期去澳门赌场去靠赌发财理论上是完全类同的!

选择你最确定的势,最有把握的势,最看得分明的势,稳固的大势观,以大博小,或许是很多人走出人生泥沼的出路。太多的人看对行情,输了钱。有些事情你无法逃避,你注定要默默的承受,想以小博大走捷径,绝大多数人最终的下场一定是灰飞烟灭。



看到上面这段话,太有意思了,我几年前就写了,跟这个几乎一模一样。
我就是一个《以大搏小的》实践者,通过不断的以大搏小,慢慢来积累自己的资本。

点评

蒙蒙的我  发表于 2015-8-30 22:09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13:42:21 | 只看该作者
讨巧的交易方法确实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决定胜负的关键不在这里。
取胜的关键一贯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地做事,并且毫不动摇地按照可行的原则坚持下去。做到这些可不简单,无处不在的习性会不停进行干扰,如何战胜自己是个永恒的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10:26:57 | 只看该作者
                                                                                                       自信第一课
                                                                                                                 毕淑敏
    1972年的一天,领导通知我速去乌鲁木齐报到,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在停顿若干年后这年第一次招生,只分给阿里军分区一个名额,首长经过研究讨论,决定让我去。

  按理说,我听到这个消息应该喜出望外才是。且不说我能回到平地,吸足充分的氧气,让自己被紫外线晒成棕褐色的脸庞得到"休养生息",就是从学习的角度讲,在重男轻女的部队能够把这样宝贵的惟一的名额分到我头上,也是天大的恩惠了。但是在记忆中,我似乎对 此无动于衷,也许是雪山缺氧把大脑纤维冻得迟钝了。我收拾起自己简单的行李,从雪山走下来,奔赴乌鲁木齐。

  1969年,我从北京到西藏当兵,那种中心和边陲的,文明和旷野的,优裕和茹毛饮血的,高地和凹地的,温暖和酷寒的,五颜六色和纯白的……一系列剧烈反差,就在我的心底搅起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面临死亡咫尺之遥,面对冰雪整整三年,我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天真烂漫的城市女孩,内心已变得如同喜马拉雅山万古不化的寒冰般苍老。我不会为了什么事件的突发和变革的急剧而大喜大悲,只会淡然承受。

  入学后,从基础课讲起,用的是第二军医大学的教材,教员由本校的老师和新疆军区总医院临床各科的主任、新疆医学院的教授担任。记得有一次,考临床病例的诊断和分析,要学员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那是一个不复杂的病案,大致的病情是由病毒引起重度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发烧流涕咳嗽、血象低,还伴有一些阳性体证。我提出方案的时候,除了采用常规的治疗外,还加用了抗菌素。

  讲评的时候,执教的老先生说:"凡是在治疗方案里使用了抗菌素的同学都要扣分。因为这是一个病毒感染的病例,抗菌素是无效的。如果使用了,一是浪费,二是造成抗药,三是无指征滥用,四是表明医生对自己的诊断不自信,一味追求保险系数……"老先生发了一通火,走了。

  后来,我找到负责教务的老师,讲了课上的情况,对他说:"我就是在方案中用了抗菌素的学员。我认为那位老先生的讲评有不完全的地方。我觉得冤枉。"

  教务老师说:"讲评的老先生是新疆最著名的医院的内科主任,是在解放前的帝国医科大学毕业的;在国民党的军队里做到很高的医官,他的医术在整个新疆是首屈一指的。把这老先生请来给你们讲课,校方已冒了很大的风险。他是权威,讲得很有道理。你有什么不服的呢?"

  我说:"我知道老先生很棒。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他提出的这个病例并没有说出就诊所在的地理位置。比如要是在我的部队,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病员出现高烧等一系列症状,明知是病毒感染,一般的抗菌素无效,我也要大剂量使用。因为高原气候恶劣,病员的抵抗力大幅度下降,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如果到了临床上出现明确的感染征象时才开始使用抗菌素的话,那就晚了,来不及了。病员的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

  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先生,但是,你的分数不能改。"

  我说:"分数并不重要。您听我讲完了看法,我已知足了。"

  教室的门开了,校工闪了进来,搬进来一把木椅子摆在讲案旁,且侧放。我们知道,老先生又要来了。也许是年事已高,也许是习惯,总之,老先生讲课的时候是坐着的,而且要侧着坐,面孔永远不面向学生,只是对着有门或有窗的墙壁。不知道他这是积习,还是不屑于面对我们,或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这一次,老先生反常地站着。他满头白发,面容黢黑如铁,身板挺直如笔管,让我笃信了他曾是国民党医官一说。

  老先生目光如锥,直视大家,音量不大,但在江南口音中运了力道,话语中就有种清晰的硬度了。他说:"听说有人对我的讲评有意见, 好像是一个叫毕淑敏的同学。这位同学,你能不能站起来,让我这个当老师的也认识你一下?"

  我只有站起来。

  老先生很注意地看了我一眼,说:"好。毕淑敏,我认识你了,你可以坐下了。"

  说实话,那几秒钟,真把我吓坏了。不过,有什么办法呢?说出的话就像注射到肌肉里的药水一样,你是没办法抠出来的。

  全班寂静无声。

  老先生说:"毕淑敏,谢谢你。你是好学生,你讲得很好。你的话里有一部分不是从我这儿学到的,因为我还没有来得及教给你那么多。是的,作为一个好的医生,一定不能全搬书本,一定不能教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在这一点上,你们要记住,无论多么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规则都教给你们。我没有去过毕叔敏所在的那个5000米高的阿里,但是我知道缺氧对人的影响。在那种情况下,她主张使用抗菌素是完全正确的。我要把她的分数改过来……"

  老先生紧接着说:"但在全班,我只改毕淑敏一个人的分数。你们有人和她写的一样,还是要被扣分。因为你们没有说出她那番道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你现在再找我说也不管事了,即使你是冤枉的也不能改。因为就算你原来想到了,但对上级医生的错误没敢指出来。对年轻的医生来说,忠诚于病情和病人,比忠实于导师要重要得多。必要的时候,你宁可得罪你的上司,也万万不能得罪你的病人……"

  这席话掷地有声。事过这么多年,我仍旧能够清晰地记得老先生如锥的目光和舒缓但铿锵有力的语调。平心而论,他出的那道题目是要求给出在常规情形下的治疗方案,而我竟从某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出发,并苛求于他。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不全面的异议,老先生表现出虚怀若谷的气量和真正医生应有的磊落品格。

  真的,那个分数对我来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此番高屋建瓴的话语中悟察到了一个优等医生的拳拳之心。

  我甚至有时想,班上同学应该很感激我的挑战才对。因为没过多长时间,老先生就因为身体的关系不再给我们讲课了。如果不是我无意中创造了这个机会,我和同学们的人生就会残缺一段非常凝重宝贵的教诲。

  我的三年习医生涯,在我的生命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我从生理上明了了人体,也从精神上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任。我知道了我们的灵魂居住在怎样的一团组织之中,也知道了它们的寿命和限制。如果说在阿里的时候我对生命还是模模糊糊的敬畏,那么,教师的教诲使我确立了这样的观念:一生珍爱自身,并把他人的生命看得如珠似宝,全力保卫这宝贵而脆弱的珍品。


5000米高的阿里,使用抗菌素完全正确,常规情形下则完全错误。“城市包围农村”在沙皇俄国能取得成功,在旧中国却不行,“农村包围城市”才适合中国的实际。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话多伤人,一切还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4-25 23:43:0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止损太大承受不起,那就选择轻仓,或者选择更小级别为操作级别。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4-25 23:18:12 | 只看该作者
四叶草 发表于 2015-4-24 03:33 PM
原帖作者讲述精彩,毫无保留。但这里面有一个小问题值得思考思考,大止损和小止损,多大才算大?多小才算小 ...

法无定法,势无定势。大势观,不仅与操作级别有关,还与股市所处的位置有关。
止损要止在大势观的改变上:
如果大势观是“股价有效站上MA60均线”买入做多,那就在“股价有效跌破MA60均线”时抛出止损。
如果大势观是“股价反抽支撑线”买入做多,那就在“股价反抽跌破支撑线”时抛出止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4-25 22:44:05 | 只看该作者
“我学习过的现货商,好几个行业从业背景十几年,但是我无比明确的告诉你们,在其自身所处的行业跌爬滚打十几年,他们也没有精准定位行情2%以内的能力。借助K线与均线,能将行情定位于1%-1.5%以内的,都是不错的成就了。”
确实不知道上述内容是否可靠。但仔细一想确实如此,是否可靠很难回答,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对别人正确无误的东西对自己或许就是毒药,一切只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吧。
在困苦的时候总希望别人帮一把,其实好好想想,别人终究帮不了自己一世,最终的一切只能靠自己,靠自己是最好的锻炼最短的捷径。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炒股的智慧网   

GMT+8, 2024-6-2 13:44 , Processed in 0.02993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