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炒股的智慧网 返回首页

jet158的个人空间 http://cgdzh.com/?316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仪式感(ZT)

热度 6已有 786 次阅读2017-2-6 12:56 |系统分类:有趣的转贴

仪式感关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对幸福的敏感和体察



【1】


年味变淡是从我们变得随便开始


小时候是最有“年味”的。


那时候我们小孩子过年一定要早早买好新衣,端端正正叠好放在床头,等着初一一早再穿。有一年商场快停止营业了还是没有备好新衣服,真是急得快哭出来。


而年关将近,妈妈最焦虑的是家里的大扫除总还没空搞起来,早晚都要琐琐碎碎念叨着。大扫除那天必定也是很郑重的,要全家大干一整天,扫屋顶爬窗台,小孩子就算帮不了什么忙,也会里里外外地奔跑递抹布,兴冲冲参与迎接这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


大年三十贴春联用的都是现熬的浆糊。浆糊粘上的春联非常瓷实,光刮掉前一年的春联就是个大工程,非半天时间搞不定,还得全家上阵累得满头是汗。再接着熬新一年的浆糊,爬高上低把春联贴得里里外外满满当当。


除夕晚上小孩子都是做好熬一宿的打算的,没有熬过去很早就睡下或者初一起得晚了的总要给鄙视。我们家没有住在孩子多又热闹的乡下,我也懒,从来不会守岁,但也睡不好,凌晨5、6点就会给断断续续的鞭炮声和亲戚邻居家来拜年的小孩们毫不顾忌咚咚咚的敲门声给吵醒。


初一一大早在家吃过饺子就开车赶回乡下老家。先去爷爷家磕头拜年,基本腿还没着地爷爷就会半路拦住扶起来,拉着往桌子旁边坐,再胡乱抓些糖果塞进小孩兜里。接着男人一帮,女人一帮,小孩一帮,在村里转悠着,是不是亲戚的,只要认识,走在村里的路上见面都问“过年好”。到中午吃饭的时间,我们一家三口早就分散各家吃饭喝酒不知所踪。没什么计划,正好拜年到了饭点,就留在这家那家吃起来。


我们堂姐妹三个是同年同月生的,每年大年初一还有一个必须的仪式,是三姐妹拍一张合照。在院子里挑一个干净的背景,三姐妹整好衣帽穿戴整齐,摆出剪刀手露出大白牙,咔嚓!当然是用胶卷相机拍的,拿底片各家多洗几张存在家庭相册里。虽然每次都只拍寥寥几张,但很奇怪当时的每张照片都拍得相当好,没有撩头发闭眼睛各种奇怪的动作,面容姣好笑容纯真。我们计划着一直拍到80岁。


后来,


有了全年无休的商超,再也不用费尽心思地囤积年货;


新衣服早早就穿上身,不再“延迟满足”留到年初一;


贴春联很少人家用浆糊了,随便的透明胶纸一粘,费不了十分钟功夫;


年夜饭越来越丰盛,也越来越吃不出不同;


春节晚会还是年年都播,但已沦落成我们刷手机的背景音;


没有小孩会熬一整夜守岁,人们年初一起床的时间是越来越晚;


我不再是需要磕头的年纪,而接受跪拜的老人也已不在人世;


三姐妹各地求学工作嫁人,除了打开手机的拼图功能,真的找不出别的机会可以合影……


过年的仪式越来越精简,到最后连对过年的期许都精简掉了,才渐渐觉得丢了什么。


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有这么一段话:“年味越来越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母亲每到过年就抱怨: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呢?儿女们都说随便,您随便做。只好年年依旧。”


随便的结果是,节日不再像节日,也不难怪,年味越来越淡。


物质的丰富,让我们感受不到新衣裳、年夜饭带来的喜悦感,仪式的精简,让春节变成日历上沉闷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


【2】


仪式感到底有多重要


说起仪式感,人们最常喜欢引用《小王子》里的那句话:“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是会让平凡日子发光的魔法,是我们对庸常生活的复仇。


比如婚礼,很多男人会不理解女人为了一个做给别人看的仪式去花费那么多心思和精力。其实,婚礼除了是做给父母亲朋看,也做给自己看。当我们在婚后的一地鸡毛里甩门而出去买刀的路上,也许想起了婚礼那天他热辣诚挚的誓词心中为之一动,就放弃买刀转弯去买了他最爱吃的菜。


宋丹丹在参加李小璐和贾乃亮的婚礼后说:“参加小璐婚礼,几次眼泪涌入眼眶,突然明白:我,为什么会有三次婚姻?因为,我从来就没有一次像样的婚礼。” 


当然,并非少了结婚仪式的婚姻就一定脆弱不堪,而大摆豪华宴席的婚姻一定坚不可摧。但如果条件允许,不在乎排场和花费,我们需要一个仪式昭告天下也告诉自己:从此刻起,新的人生开始了!


比如吃饭,你以为去米其林餐厅吃一顿繁复讲究的法式大餐才是仪式?我在微博关注了一个漫画家,他把每天妈妈做的早餐都拍照,配文#早饭要吃好#,就是这份每天的早餐竟然让我看得津津有味。没有华丽的摆盘,文艺范的滤镜,但菜式多样营养均衡,升腾起的是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


正像奥黛丽·赫本的经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霍莉会穿着黑色小礼服,戴着假珠宝,在蒂凡尼精美的橱窗前,慢慢地将早餐吃完,可颂面包与热咖啡,宛若变成盛宴。仪式感,是心不在焉的生活里一顿隆重的早餐。


比如化妆,我们都知道出席正式场合化妆是对别人的尊重,但平白化个大浓妆还自拍大头照发朋友圈什么的真不是多么讨喜的行为。我朋友圈就有这样一位“神仙”,一个因为工作原因加了好友却并不熟悉的朋友。当我看多了她隔三差五的浓妆大头照之后才渐渐明白过来,原来每次化上大浓妆穿戴得超级美艳是要去赴一场特殊的约会——住院化疗。


有时候仪式不仅仅是生活里的小情趣,竟也是一种强大而积极的暗示。虽然我病了,但我并不会苍白憔悴狼狈不堪,滚蛋吧肿瘤君,你休想看我的笑话!禁不住莞尔,也禁不住敬重。


【3】


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多需要仪式感


马上又到新年了,今年跟往年又有了不同。我的身边多了一个刚刚脱离襁褓下地行走的小朋友,他活泼好动精力旺盛,正迈动双脚睁大眼睛急于探索这个新鲜的世界。往年感叹年味“变淡”只是随口一张,今年却心念一动,遗憾着我的孩子要在这样寡淡的年味里度过应属童年最美好记忆的春节。


还记得那些儿时的仪式感唤醒过我们多少珍重的情感和记忆吗?因为不爱吃米饭姥姥每次给我盛好饭都要颠颠颠把饭倒扣,变成一个“锅盖”,每次我都在饭桌前端正坐着等待姥姥的“锅盖”作品;记忆里跟父母第一次出远门旅行结果拍的照片都糊了,我的脸也哭花;那些年抄着我们最爱歌曲的本子,逢年过节孩子们的小型歌会……


所以,不要再因为怕麻烦而一再取消带娃出游的计划,不要小看一顿精心摆盘的辅食、一次精心安排的家庭亲子活动,不要再看不起那些“穷讲究、瞎折腾”,就是在这折腾里,孩子学会了感恩、尊重,留下了幸福和美好的回忆,也更懂得了时间和成长的意义。


美国亚特兰大日报社做过这样一个研究调查,发现在家里“gathering stories and memories”(收集故事和回忆)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胜于物质的满足甚至学业事业上的成就。尤其是家庭传统,它给所有家庭成员留下的回忆和带来的幸福感是源源不断的,不会因生活的变化而改变。


最近看bbc的纪录片《中国新年》,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定居英国的妈妈,带着丈夫和一双儿女回北京过年探望父母哥哥。来之前她不忘让孩子们画了一幅全家人的画像,并且认真裱好千里迢迢带回中国。身患老年痴呆的老父亲手里接过那张“全家福”,目光灼灼泪水盈然。


仪式感不需要繁文缛节、大费周章,也许只是那一点小心思、小用心,如同咖啡里的一点糖,就能给孩子一个更有色彩的新年——


1.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讲过年的意义和习俗,读读相关的绘本,做做传统民俗手工,比如剪纸。


2.我们可以让孩子拿起画笔,画一张年画,刚刚看到新闻,冉莹颖微博就晒出了两个儿子的画作,即便把家里弄得到处都是颜料又怎样?孩子们的快乐是无价的。


3.拍一张全家福,不要只是放在电脑里,冲洗出来挂在墙上或夹在相册。


4.让孩子参与特定节日的流程。比如从“小年”开始,告诉他们糖瓜沾、扫房日、推糜黍、煮大肉、宰只鸡、把面发、蒸馒头,而后剪窗花、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守夜、团拜……带着孩子完成这些,他们才会明白,原来,这就叫“过年”!


5.与孩子一起做一下年终总结,总结过去一年的事情,比如长高了多少,交了哪些好朋友,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读了哪些书......认真的记录下来。


6.准备一个成长日记本,每年问同样的问题,记录孩子的回答。放在特定的盒子里,谁也不许看,若干年后再一起打开,估计会感动到泪崩。


……


怎么样,有没找到适合你家的灵感呢?有人说,无论孩子将来遇到怎样的风风雨雨,只要他能找到回家的路,始终都是幸福的,而指引着他们回家的,就是这些看似琐琐碎碎但却刻骨铭心的家庭小传统。


刚刚看过刷爆朋友圈的那首《春节自救指南》,也许是已没了被催婚的压力,这一刻,竟怀念起那七大姑八大姨包围的烟火日子。



===========================



周五做了件很傻楞的事。早上7点过,逃逃的老师突然打电话让我到学校一趟,语速很快也没说清楚原由,吓得我扔下早餐,脸都没洗就赶紧奔学校去了。路上想想还是用手机查了下邮箱,才发现老师之前给我发过邮件… 原来今天是学校开大会的日子,逃逃得了个什么奖,老师觉得孩子的这种重要时刻应该有家长在场。

到学校礼堂后发现已经挤满人了…于是,我只能乖乖地站在离礼台几十米远的地方作眺望逃逃上台领奖状,用手机给他拍了几张照片,由于距离太远,只能靠外套颜色辨出照片里谁是我的儿子。然后我就匆匆地走了,因为接着还有个工作会议。本以为放学接逃逃时,能拿这些照片给他炫耀一下我早上曾到此一游,结果他一上车就开始抱怨,
“早上我领奖你怎么没来啊?老师说发了邮件的啊!”
“我去了啊!还拍了照片!喏,你看~”
“没有啊,我看看… 你照的什么哦?我在哪里?”
“离那么远哪儿照得清嘛…”
“颁奖仪式完了以后,我们得了奖的同学在前面排成一排,校长请家长们到前面照相的啊,我和老师找了半天也没见你人影!”
“噢噢噢,还有这个环节啊…”

不得不说,美国文化是很讲究仪式的,你别看很多老美平日里整天都穿个T恤大裤衩、吊带人字拖到处晃悠,可人家衣橱里总有几件拿得出手的礼服是用于正式场合的。美国人家里通常都备有几叠“Thank you”卡片,得到帮助回送卡片表示感谢,收到礼物回送卡片表示感谢,甚至我们找位师傅来通下水道修车库门之后都会收到类似这样的卡片,感谢我们照顾他们的生意。

同样,他们爱孩子也爱得很“仪式”。且不说毕业典礼必然会盛装出席,孩子成长中的每个关键时刻,他们也会大张旗鼓地折腾。所以,和那些衣着得体,手拿DV照相机的老美爸妈比起来,我这个灰头土脸还没结束就开溜的妈,真有那么点点糟糕啊!

在这一点上,得向他们学习。


仪式感对孩子很重要,必须认真刷!

“仪式感”是最近很流行的一个词汇。我一死党闺蜜生活过得很精致,每天早上必定准时准点发几张娇艳欲滴的鲜花照,这些花都是她在家悉心栽培的,而且大部分照片都是用单反拍的,很少用手机草草了事。一开始我以为她这是三分钟热度,没想到坚持了很久,久得我都忘了有多久了,她说这么做是可以让每一天都迎着美好的事物认认真真开始,这样一天就会过得充实快乐。后来闺蜜又迷上做烘培,每逢节日都要弄些特别漂亮的糕点赏赐给类似我这种一边吃一边心里嘀咕“看你能折腾好久”没心没肺的亲朋好友。据她说,用心做出美食,再用美美的容器摆上,搭配鲜花和小天使美美的拍出来,心里也美美的,这就是她的仪式感和小确幸。

仪式感对孩子很重要,必须认真刷!

这位闺蜜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与温暖,以至于每次和她一起出街,路人甲都经常招呼我是姐姐,其实她比我大很多好吗!我不禁想起那个段子,某小男孩放学看到远处穿着家居服素面朝天的妈妈有点儿迟疑,等小伙伴们都走了再慢慢过去。不寒而栗。

会折腾生活,会折腾自己的女人就是老得慢。


仪式感对孩子很重要,必须认真刷!

孩子的成长也一样,不仅需要你的无微不至,还需要某些特定时刻的仪式,需要你的折腾。逃逃3岁以前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那时我和逃爸工作都很忙,是名副其实的甩手爹妈。说到这,我真忍不住要抨击一下什么“孩子一定要自己看着,绝对不能交给老人带”的言论,其实,靠谱的老人比不靠谱的爹妈还管用,血缘很重要,但态度和能力更重要。

好了,不扯远了,接着说逃逃的爷爷奶奶是怎么个靠谱法。逃逃两岁多的某天,奶奶突然发来几张逃逃切蛋糕的照片,蛋糕不大但很精致很漂亮,我们都被弄迷糊了,这天既不是谁的生日也不是什么节日啊,这是要闹哪样?爷爷说,这是逃逃到西安和爷爷奶奶一起的第1000天!他们还专门拍了照录了像,录像中逃逃一脸堆笑,吃得满嘴奶油,那会儿他还不懂吧,只知道蛋糕好吃,现在肯定也不记得了。但每次回头看起这些照片和录像时,我都觉得他心里是暖暖的,甜甜的。

知道自己被爱着的孩子是幸福的。


仪式感对孩子很重要,必须认真刷!

仪式能给孩子一种对某些事情的正式感、敬畏感。孩子在美国学校上学不需要穿什么名牌,但是红橙黄绿蓝各种颜色的T恤最好能随时翻出来,因为他们总是时不时有各种需要统一着装的活动。前几天逃逃学校的Western day,就倡议大家穿得西部一点儿牛仔一点儿,我也没怎么当回事,后来在Facebook上看到其他同学家长晒的各种折腾照,才有点后悔。

《小王子》里有这样一段话。

第二天,小王子又来了。
“最好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时间来。”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感对孩子很重要,必须认真刷!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的确,很多时候生活是平淡无奇而又匆匆忙忙的,而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事情,不管别人如何,一本正经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好,才能真真正正发现生活的乐趣。

多一点仪式感,让某些时刻变得特别变得美好,适用于自己,也适用于孩子。

路过

鸡蛋
4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yinhai 2017-2-25 22:46
有的民族有绝食一天的节日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炒股的智慧网   

GMT+8, 2024-4-20 18:27 , Processed in 0.03110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