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很早之前就考虑过一个问题:我作为一个上班的人,应该如何看待股票投资这件事?又该如何进行股票投资呢?
我相信不少人和我面临的同样的情况:有工作,而且工作能有一份可靠的收入。同时有一些余钱,又对投资感兴趣,所以想通过股票市场,来期待实现一个高过社会平均收益率(货币基金收益率/定期存款收益率)。直到看书学习并参与股票投资之后,同时也看了包括陈老师在内的很多前辈的帖子(应该在股票市场上有一个多高的预期收益),才体会和领悟到了以下几点。其实很浅显,但是却是是我切身体会,亲身实践的体悟:
1. 投资的认识:投资,包括股票投资,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所谓财不入急门,一切求快钱,追求暴发是高风险且不切实际的
2. 预期收益率:作为上班族,平时大多数时间花在了工作上,能够投入在股票投资上的时间精力其实十分有限。巴菲特年化收益16%左右,陈老师的智慧投资(5万美元起步),大概花了5年翻了一倍,已属高手。这二人经验丰富,而且全职从事股票投资,收益率也只是这个数字。作为业余投资者,我觉得年化8%~10%是一个合理的区间。这个数字不能说最优,但是合理,而且已经是超过大多数人了
3. 如何进行投资:像丫头或者小小个那样的全职投资者,可以有很多时间才丰富并研究自己的自选股,密切关注,在合适的时机切入;又或者如同shaoye那样的投资方式,有点类似于量化投资(我称之为“准量化投资”),通过程序或者算法辅助来筛选股票,操作者只是密切关注并实时加以操作,这两类人,对于大多数业余投资者都不是非常实用。“丫头”的投资方式,需要大量的时间密切关注;shaoye的“准量化投资”做法,需要自己写程序并建立自己的量化投资模型。虽然量化投资可以研究并建立模型,但是要通过程序来实现,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和检验,都是预先投入时间的。这一点,排除了很多业余投资者。 所以,我的想法是,用投资的角度,做一个中长线的“趋势投资者“。 4. 我的模型:
A. 选择沪深300里的优质大盘股/优质成长股,根据基本面筛选,选择盈利能力强/股息稳定/朝阳产业或者稳定产业的股票
B. 把自己的资金分为长短仓,并根据自己的年龄来动态平衡仓位:40岁以下,可以60%长仓+40%短仓,或者50对50,40岁以上则选择 70+30或者80+20。长仓用来长期稳健投资 (long-term investment),短仓用来做短线投资(short-term investment)
C. 股票买卖,以周K线来进行,MA均值可以设置为10周/50周/90周。50周以上选择买入,50周以下选择卖出 (右侧交易)。如果跌破90周,可以考虑左侧买入(左侧交易)
D. 以周K线来观察股票。不论长短仓,可以考虑在较长的时间段内做T。如果大牛市来了,可以考虑在合适的大盘点位,T出去一部分长/短仓位,但不能妄想第二天或者第二个周甚至第二个月接回。现金部分可以投资其他渠道,地产/商铺或者其他途径,因人而异(15年股市正热,很多保险公司的保本型理财给出了年化6%甚至以上的收益)。
E. 设置好止损线。短仓的止损,很多人都明白。但是长仓的止损,因为时间线的拉长,可能会和普遍的止损有所差别。长仓的止损,要包括公司基本面的研究(财报),政府政策研究(政策或者税收),产业的研究,以及较大的止损线(15% ~ 20%)。如果作为养老股,出于对自己的养老负责,甚至可以视情况,轻易不止损,但这一点需要非常谨慎(譬如长江电力,如果承诺的股息会长期坚持下去,其实可以低位买进,越低越买。但前提是:出于养老的考虑,且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且股息会长期稳定。如果股息不稳定,考虑换出)
F. 加强学习,不断实践,但是不追求快钱。心态很重要。
G. 投资自己,有时候更稳定。陈老师在文章里说,自己适合单干或者做老板,不适合给别人打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性格,都适合这条路。工作7年,薪水翻一番,也相当于年化10%的收益了。唯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每月赚1000块,翻10倍也才1万而已;每月赚5万,7年翻一番已经不少了。我看小小哥的投资,每年的绝对收益,大牛市不知道赚多少,但是熊市里面赚不到30万,尚且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我自认投资水平比不过”小小哥“,所以我对投资收益更是望尘莫及;但是如果我有一份年薪30万的工作,7年翻到60万,那不也是一份不错的”自我投资“了? 芒格说,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我对自己的工作最擅长,那我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工作上,寻求薪水收益的最大化;同时长期关注市场,学习投资知识,从而追求投资收益的比例逐渐增高,直至超越薪水收益。如果我50岁的时候,工作已经做不动了,但是我对投资水平恰好可以达到巅峰,那我就可以继续保证稳定收益,安享退休了。
H. 以上的思考和体系,仅适用于我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