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炒股的智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高校教师的买房史见证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8:1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间:01-21   来源:华声在线


我是一名高校教师,1996年研究生毕业后到南京一所高校任职至今,期间,分别于1998年,2005年及2013年年末分别买了三套住房。下面简要地回顾一下三次买房的经历及自己的内心感受,也算是自己对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的一个见证。

一、第一次买房

第一次买房是在1998年,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我是1996年研究生毕业后,刚到学校工作不久,赶上了学校的福利分房。房源位于河西,当时属于郊区,和学校直线距离大约10公里,走路近两个小时,骑自行车大约35分钟,坐公交车,高峰时段大约50分钟,正常情况也要30分钟。房价大致是市场的三分之一,按不同套形、不同地理位置计算,大约是700-900元一平米,总价大约在7万至14万之间。现在看起来,价格非常便宜,相对来说,现在的市场价格已经涨到两万多一平米了,买同样的房子,需要两百多万了。但是,在当时,这样的价格,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天文数字,对于我们收入来说,就象现在农村刚进城市就业的大学生一样,也是难以承受的。

当时,我的月收入大约500元多一点,600元不到,老婆大概400多元,两个人加起来才一千元多一点,工作时间都不长,总的积蓄也就一万多一点。两个人的父母都在乡镇农村,支持有限。并且,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小孩,在上幼儿园,以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花钱。如果要买房,不但要贷款,还要向其他亲友借款。当时,我们可以按揭贷款的最高额度是四万八,如果顶额贷款,光还银行贷款每月就得500元以上,抵上我一个人的工资了。如果不买房,住学校的筒子楼,虽然条件差点,但上述的问题无需考虑,房子每月租金记得大概是每平米1.2元,20多平米的房子,也就二十多元,对自己的生活毫无影响。

应该说,当时学校里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教师职工买房的积极性并不高。当时,福利分房也是作为省里的一项民生工程来抓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教师生活条件的改善。光我们学校就建了三幢,近750户住房,包括省城其他高校在内,一共建立了十二幢,近三千套住房。根据国家的优惠政策,教师买房价只有市场价的三分之一。但是,即使这样,学校教师大多还是观望态度,真正下决定买房的人不多。学校为这事搞的也很焦急,三番五次地开动员会,但成效不大。

但是,就是在这时候,我看出中间的机会。因为买房时不象市场上那样谁出价高,谁先买房,而是价格固定,先让那些符合购买条件的人报名,再论资排辈,根据每个人的工龄、职称、职务等综合打分,谁的分高,谁优先选房。我是符合购房条件的,但是,因为到校时间短、职称低,综合分在学校里排名应该是很低的。如果大家都想购房,根据我的综合分,希望拿到住房的可能性并不大。现在,有意愿购房的人不多,按当时的状况,只要报名,则肯定能拿到住房。并且,可供选择的余地还很大。

并且,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当时才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福利性分房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现在如果不购房,住在学校的筒子楼里,以后再想改善住房条件,将会更加困难。当然,买房后还贷的压力很大,但要看到,自己还年轻,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会不断地上涨,物价也会不断地上涨,这是大趋势,这样,还贷的压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减小。所以,综合分析,我开始决心买房了。

但是,没想到的是,买房面临的最大的阻力,不是资金问题,而是老婆的态度问题。她的从众心理十分顽固,由于学校大部分教师和职工都不愿意买房,她非常简单地认为,我们都年轻,看问题肯定没有那些老教师有眼光,没有他们成熟。福利房价格比市场价低那么多,他们都不愿意买,自有他们不买的道理。我们年轻,又没有钱,为什么要买?

好在当时发生了一件事,经过有关部分鉴定,我们所住的筒子楼被鉴定为危房,不适宜居住,需要改造或重建。这样,筒子楼就住不成了。学校给出两个方案,一是在筒子楼拆除重建期间,自己到外面寻找房子暂时居住,等到重建完成后再搬回居住;二是直接购买正在销售的住房。

此外,我的父母也极力支持我买房,虽然父母的钱不多,但积极为我们筹款。在这样的氛围下,临近学校选房的时间,我和老婆终于取得一致意见,决定买房了。

学校提供的住房套形有八种,面积在75-130平米之间,其中,有两种套形是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四种套形是三室一厅一厨一卫,两种是三室两厅一厨一卫。考虑到自己的资金承受能力,我们选择了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一种套形,建筑面积95平米,使用面积69平米的那种。共需资金大约8万5左右。

当时,我们手上的积蓄大约1万5左右,在亲友那里借得资金3万5,顶额按揭贷款4万8,后来住房公积金提款大约一两万。花去购房款8万5,余下近3万元用作装修。买房大约半年后住进了新房子。

第一次买房,历经近一年,从1998年5月学校动员买房开始,到7月报名,10月选房,12月交款,拿钥匙,后面三四个月装修,到1999年5月入住。历经波折,总算圆了一个住房梦。

第二次买房

当时学校买房者不多,大多是象我这样刚到学校不久的年青人,以及学校后勤、顶职等职称不高,资历较低者。印象中,第一次福利分房,我是我们系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拿了房子的人。因为在学校里,我们不能象那些资深老教师,教授那样享受比较高级一些的住房待遇,只能住在集体宿舍、或筒子楼那种条件很差的房子里面,所以,遇到这种难得的机会,就不顾其他各种不利的条件,迎头而上了。即使这样,当时建成的住房也没有一次性全部卖完,直到2001年吧,分三次,才最终把这批住房全部卖完了。

到了2001年之后,就是学校第一批福利性分房后不久,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迅速发展,住房价格迅速上升。我们这批买房者成了第一批受益者。这时,学校里那些没有买房的老教授们坐不住了,觉得不买房吃亏太大。于是,开始不断向学校提要求,要重新建房,以提供给他们居住。

为了安抚那些老教授们的不平之心,学校不久又开始寻找地块,集资建房,大概是2003年还是2004年,学校开始进行第二次福利性分房。

这次建房,距离学校和城区更远,数量也更大。与学校这次建房相同地段的商品房,这时的房价大概是3000元左右一平米,学校给第一次福利分房没有参与者的购买价格大概是900-1400元一平米,仍然相当于市场价的三分之一。

开始分房时,参与分房的条件之一是没有自有住房。我参与了第一次购房,没有报名资格。但和第一次一样,购买者仍然不多,房屋的销售应该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我因为没有报名资格,开始也没有特别关注这些事,现在所写的是我记忆中的大概情况,没有经过仔细考证,可能会和事实略有出入。

到了2005年,因为没有售完的住房存量巨大,学校决定放开购买条件,允许已有住房者可以购买第二套住房。幸运的是,学校放开的条件,我都能满足。

首先,第二次购房者,第一次购房面积,讲师必须是90平米以下,副教授职称者必须是110平米以下;第二,第一次购房按揭必须全部归还。

我是2004年上的副教授,第一次购房时,本来看中的是114平米的户型,但因为资金压力没有选,选择的是95平米的户型,这样,满足了第一个条件,如果开始选择的户型超过110平米,或者当年没有评上副高,均没有选房资格;第一次购房时,按揭贷款4万8,10年期限,时间截止到2009年,但因为公积金可以用来还贷,所以,到了2005年4月,按揭贷款全部归还,第二个条件恰好满足。

2005年5月,学校开始报名工作,当时还在考虑到底要不要买,但因为报名费不高,印象中大概是20还是50元的报名费,自己又符合条件,就先报名再说,把名给报上去了。

名报上去后,开始琢磨买房的事。其实,这时,到底要不要买房,还是挺纠结的一件事。

首先,学校对这批住房,第二次买房者的购买价格,与第一次买房者相比,相差很多。以前没买过房子的,价格是900-1400元一平米,以前买过房子的,价格是2400元一平米,当时的同地段的市场价是3000元左右。对于我们第二次买房者,优惠有限。其次,在第一次买房到第二次买房期间,市场上房价已经暴涨了三四倍,以后房价是仍然上涨,还是调头向下,谁也不敢确定。我们第一次买房,是为了自己住房的需要,按现在的说法,是刚性需求。第二次买房,实际居住的可能性不大,购买的主要目的就是投资了。投资就有风险,现在买房,风险到底大不大呢?谁也说不准。第三,这次买房和第一次买房一样,有一个条件是买房后必须工作满足十年才能拿到房产证,也就是说,如果是投资性买房,必须等到十年后,对我来说,必须到2016年才能拿到房产证上市交易。虽然现在回过头来看,住房价格又有了大幅的上升,但就当时而言,投资的风险,因为时间长,更难确定。第四,这时我已经在学校工作快十年了,人也年过四十,到了中年了。可能人到中年,就开始保守起来了吧。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各方面的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观。自己也不象刚开始工作时一无所有,有了二十多万元的积蓄了。如果这时买房,所有的积蓄投入之后仍然不足,还需要按揭贷款。自己也不是太想冒这样的风险。

当然,买房的动机还是有的。第一,中国城市化是大趋势,源源不断的农民进城,将进一步带动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第二,中国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兴起还没几年,按西方经济周期理论来说,库兹涅茨的建筑周期,至少要经历二十到三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第三,小孩在上初中,再过十年就是大学毕业,如果现在买房,儿子大学毕业后自己需要住房时,正好赶上作用,房产证可以拿到手了,到时候,不论是把这个房子直接给他还是换房,这个住房都会起到套期保值的作用。

时间在一天天的推移,我们夫妻也在不断地比较、权衡,难以取舍。 到了七月,临近选房,我们犹豫再三,决定不参与选房,准备一家三口到青岛旅游去。

临行前,我和老婆一起去买相机,正好这天学校选房。买过相机之后,我心里还是放不下这个买房的事,看看时间还早,就和老婆说,咱们还是到学校去一下,看看这次选房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选房工作在学校的大礼堂进行。到了大礼堂,一下就感觉到了买房的热浪。礼堂里到处是人,我们学院好几个同事,都在那里。不少人都准备买房,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说着买房的各种好处。我本来对这次买房,抱着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心态。他们所说的种种好处,我也不是没有考虑到,所以,开始也不置可否。在礼堂里转了一大圈,看看各种宣传资料,再看看每个人的表情、神态,心里又动了买房的念头,也开始紧张地权衡、判断,到底买还是不买。转到选房排名榜,看到自己的综合分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而这次报名的人又特别多,心里就想,先选择一下自己感兴趣的户型,然后看看购买的情况。如果排到我时,这种户型如果卖完了,就算了;如果没有卖完,就买下来。心中暗暗打定主意,把想法和老婆说了,老婆这时没了主意,说听我的,于是又转回到几个同事的中间。

没想到,这时戏剧化的情形出现了。 有一个原先极力鼓动我买房,说着买房种种好处的同事,排名在我前面。排到他选房时,竟然放弃了。叫到他的号时,他悄悄地离开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最后关头,选择了放弃。

叫到我的号时,我把可供选择的房源看了看,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户型还在!虽然仅仅只有七八套了,楼层也不是太好。但是,不管什么楼层,它还有!还在那里!于是,没有再去犹豫,毫不迟疑地在剩下的几套中选择了一套。

应该说,这次买房,是最富有戏剧性的。我们买了一套近150平米的大房子,共花费35万余元。自有资金20万,贷了15万。现在这套房子升值到近200万了。

第三次买房

买了第二套房后不久,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开始象脱缰的野牛那样,继续狂奔,并从北京、上海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蔓延。中央政府每年都把调控房地产市场当作重点来抓,但毫无成效。学校第二批福利房销售之后,绝大多数教职工有了一套,甚至两套住房。有些人开始把目光转向校外商品房市场,进入了炒房大军。就连在我第二次买房时,放弃购房机会的那个同事,后来也在商品房市场上买了第二套住房。我知道的有些人,甚至买了第三套、第四套住房。

在这样一种环境、氛围之下,老婆的心理也开始有了变化。由原来的反对买房,向鼓动买房转变。今天回来说这个买了什么什么地方的房子,明天回来说那个买了什么什么地方的房子,不断地给我打耳边鼓、吹枕边风。我呢,本心上说,对住房投资兴趣不大。心里想的话,我们已经有了两套房了。两套房的质量,户型都不错,一个用来自己居住,一个预备儿子将来使用。有这个钱投资房子,不如把它用来投资股票。

说到股市,可能对中国绝大多数股民来说都是一个伤心地。但就我来说,并非如此。虽然资金一直没能放大,但收益也很可观。记得到学校工作不久,年终发了资金后,在1997年初开了个股票帐户。第一次买股票时,帐户里只有可怜巴巴的2500元,买了100股的四川长虹。第一次买房时,筹集的资金交款后还剩下三万多元,把这些钱全部放到股市里了。装修时,边装修,边从股市里拿钱。装修用了近三万元,装修完后,很惊奇地发现,帐户里仍然还有两万多元,从此与股市结下不解之缘。后来,我一边还按揭贷款,一边把剩下不多的收入持续地放入股市。到了2005年我第二次买房时,不但把按揭及亲友借债还清,股票帐户上也积累到二十余万了。

很遗憾的是没有把当时的股市交易记录下来。粗略保守的估计,当时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大概在20%至40%之间。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我在第二次买房时犹豫不决的原因。一旦买房,辛辛苦苦地在股市里积累下来的钱包就全空了,没得玩了。

资金多了,到底是投资楼市,还是投资股市,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这里不想多探讨。但从我的角度来说,是宁愿投资股市的,尽管很多人不理解。但资金是有限的,投入股市,就不能投入楼市;反之也一样。但是老婆想炒房,显然和我的想法相矛盾。

但是,老婆说归说,我不赞同,她也不敢直接行动。毕竟第二次买房后,手上没钱了,每月还要按还按揭贷款。再买第三套住房,就要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质量了。房子买不成,我又可以把收入扣掉按揭和生活费用后的余额拿来投资股票了。

说到投资股票,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2007年大概一年多疯狂的牛市,上证指数从大约1600点左右启动,迅速突破2000,3000,4000,5000点整数关,在2007年10月16日更是达到了6124这个从来没有过的高点。大家都在兴奋地讨论,中国股市什么时候能突破万点大关。这时,我反而感到困惑了,在这之前的一个星期,我完全看不清了,在星期三果断地全部清仓,将所有的股票全部清空,过了两天星期五,学校安排研究生答辩,中午系里教师在一起吃工作餐,大家仍然在讨论各自手头上的股票前景如何如何。我实在忍不住,说我已经把手上所有股票全部清空。席上大家的表情,我到现在还感觉尤在眼前。很遗憾的是我的动作大家全都表示不理解。没过三五日,到了10月16日这天,大盘短暂冲高后急骤回落,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沪深两市。从那时到现在,中国股市算是伤了元气,一直难以恢复。

过了大概半年左右,在3000-4000点左右,我又开始杀回股市,虽然开始进场的点位时机不是太好,但本金少,后来经过不断的追加投资,摊薄成本,不久之后,就开始扭亏为盈了。日子一天天过去,股市里的资金因为中国股市的低迷,不能象前几年那样增长迅速,但也还在慢慢地积累,增长。到了2009年,我们把按揭还完,此后一段时间,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渐严厉起来,老婆也不怎么在家念叨买房的事,算是过了段太平日子。这时,我们在股市里拿出近一半的钱,买了辆车,算是步入有房有车一族了。

到了2013年,习李上台,房地产市场政策松了下来, 市场又开始活跃起来。老婆又起了买房的心思。不久前,老婆和我的几个朋友要结团买房,不断地在我及我老婆面前游说。说实话,开始我是极力反对的,总觉得,现在买房,时机并不太好,中国房地产在近二至五年,面临拐点的可能极大。大体说来,原因有这样几点:第一,支撑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动力是城市化,但近十年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已经显示出难以为断的势头;第二,人口红利逐渐消散,农民工进城的势头开始减弱,在某些地区甚至反转;第三,从投资形态上说,套用江恩波浪理论,目前房地产价格,经过近15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表现出处于五浪上升顶端势头,实在有调整的必要。

但是,可能毕竟是可能,终归不是现实。现在买房,已经不再象第一次,第二次那样,手头资金已经比较宽裕了。买第三套房,可以基本上用不着贷款了。这么多资金放在股市,而不能买房,终究难让老婆心安。我总不能象巴菲特那样,为了把资金用来投资股市而和老婆离婚吧。

所以,尽管我相信自己的判断,但为了让老婆心安,买就买吧。或许,我的判断是错的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炒股的智慧网   

GMT+8, 2024-9-25 15:22 , Processed in 0.09706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