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炒股的智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能接受孩子健康快乐且平庸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至知乎--
------------
第一篇

精神科医生做久了,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心理问题,抑郁的、焦虑的、人际关系出问题的、跟父母关系紧张的、厌学拒学的、割腕自伤自杀的、厌食暴食的、失眠的,现在能遇到个心理没什么大问题的青少年可太不容易了。

所以我对孩子的期待是:身体健康、心理不压抑、常常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即便遭遇困顿也不轻易自我怀疑,将来能自食其力就行,实在不行稍微啃哨父母也不是不行。

心理不扭曲可能已经能甩开别人一大截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平庸了。她不需要按照他人的期待去活,最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再说未来生存逻辑也改变了,一是少子化,竞争不会像现在这么激烈;二是Al化,将来不是谁的分数高谁就一定能成事了,而是要看能否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且投入大量的事件、精力进行深耕。

--------------------
第二篇

作者:申晨煜
链接: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几年接触到「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来自「名校」的不在少数。我不想妄下结论,武断地说「名校的孩子更容易出现问题」。但接触到的孩子还是提供了一些值得反思的信息。

北京某著名中学,一个重点班上有1/3的孩子出现了精神或心理问题,而且都在服用精神科药物或接受心理咨询。该中学在全国都名列前茅,能在这儿读书的孩子可不只是成绩好就能来的,音乐、美术、编程、体育、舞蹈,没有一项甚至几项特长都不好意思张口。

可为何这么多优秀的孩子在名校里反而开始「产生自我怀疑」?

一方面「竞争」越来越激烈,以至于跟「卷」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了。搞排名是常态,即便很多学校刻意淡化排名,但学生们还是会通过各种形式感知到自己所处的排名位置。排名高的孩子可能会持续产生「名次焦虑」,因为自我价值与「名次」会绑定在一起。排名低的孩子也会有压力,并非所有孩子能把「压力转变为动力」,也可能是「转变为抑郁」。

另一方面家长们的负担也不轻,能让自己孩子进入名校的家长也都是个顶个的优秀,他们自己要么就是「名校毕业」,要么就是「非富即贵」。普遍自我定位高,自然对孩子也有期待。而期待绝大多数是用「成绩」来标定的。

所以孩子背负的可能是多重压力,来自学校老师同学的评价、家长的期待还有自我的要求。我们可以想当然地给孩子们贴上「厌学」的标签,因为这就是说孩子自己的「心态」「认知」「情绪」出现了问题,甚至可以撇清自己的责任,但这样的归因恐怕很多时候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曾奇峰老师谈到过这个问题「教师、家长和其他身负教育职责的人都应该注意了:你们要做的唯一工作,就是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千万千万不要去伤害它,也不要试图用别的东西去代替它。」

但曾老师可能还忽略了社会的因素,老师如果对成绩没有要求,学校就会失去竞争力,然后逐渐失去优质生源。家长如果不盯着孩子学习,就会担心孩子以后没有选择的权利。甚至孩子自己都不敢放松心态。

所以这绝不单单是某一方的责任,而是各方都需要着手改变的状况。



-----------------------

关于育儿,有点小小的体会!由于所在地太卷,在孩子小升初时自己压力太大,为了避免压力传导给孩子,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最后把自己心理搞垮了(深度失眠、焦虑、抑郁、躯体化……)。还好及时发现,及时就医,最终恢复正常。

这里转发两篇文章,也自己时刻提醒自己。

另外推荐微信视频号“薄世宁”的小视频——‘看过蹲在ICU门口的父母,你还觉得鸡娃重要吗?’,‘见过太多生死后,医生教你如何鸡娃’,‘对待孩子别太较真儿,健康快乐才是高分儿’

最后转发知乎北医‘手抖毛大夫’的一句想法“干了这些年跟健康相关的工作,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人要学会接纳不健康的自己。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一位心理学大V评论调侃“心理上还有健康的人?”,哈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8:18 | 只看该作者
这两个作者文章里的父母。其实就是他们自己

两个人都是用微观结果,来推导宏观因果, 没有站在人生智慧的高度上,俯瞰是个啥事儿。

最后是楼主写的吗?  小升初为什么还会卷?不是九年义务教育吗?    你觉得拿着牛逼初中的毕业证,研究所就能给你工作岗位?高盛就给你工作岗位?做生意就会赚钱?   你觉得在牛逼在牛逼中学就读,孩子就会考上北大?  

这一切根本就不是心态的问题,而是认知的问题。  人类尤其是东亚人种,虽然胆小如鼠,但集体自杀时,却连眼都不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炒股的智慧网   

GMT+8, 2025-9-10 03:06 , Processed in 0.04908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