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炒股的智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盘交易(12.12)

[复制链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5:32:09 | 只看该作者
实盘交易第二天,除了一笔逆回购外,没做其他交易。
具体情况如下:


欢迎大家来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08:00:25 | 只看该作者
rose6742 发表于 2016-12-12 22:14
不知道这些票准备长线还是短线,要是长线那就没得说了慢慢等,要是短线的话,成交 量都不够,以上感觉浙能 ...

很好的问题。我来一一解答:
我买入的这几只股票都是打算中长期持有的。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什么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小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医药行业。这段时间,房价的暴涨是最热门的话题,我身边有不少朋友为了买一套房子,倾其所有。这时,如果身患重病,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一定是先卖掉房子,把病治好。生命、健康才是最根本的刚需。现在很多医院都接入了互联网服务,这是大势所趋。选择卫宁健康就是基于上述理由。具体要点如下:
1.  公司在深耕细作传统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的同时,积极布局和践行互联网+健康服务业务,推动互联网+模式下的医疗健康云服务的发展,打造、提升和联动公司“4+1”战略(云医、云康、云险、云药+创新服务平台)。
2. 外延扩张持续落地,推动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3. 定增落地,战略转型再提速。2015年公司启动再融资工作,并于2016年3月完成,共发行2469万股,增发价格33.21元(除权价格为23.64元),募集资金净额 8.06亿元,公司再融 资资金到位将使得公司的互联网战略转型进一步提速。

我们再从K线图的角度进行分析:

图中黄色曲线为250日均线,黄色直线为支撑线


分时图,红色箭头的位置是21.50元的支撑位


这是我买入的价位和时间

从分时图中可以看到,21.50元的支撑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看到支撑有效,所以我在10点36分买入400股。无奈大盘暴跌,泥沙俱下,最终卫宁健康也撑不住了。
上文(别在危情中硬撑)中提到“……总仓位不超过20%,每只股票的仓位不超过3%。”,为了防止大盘暴跌,我再减半,完全符合交易策略。
“实盘预告”有这样的说明:实盘金额50万,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我会将资金分配到10只(左右)的股票中,分批买入。也就是说平均每只股票最大仓位为10%,大致上我会分三次买入,比例为3%、3%、4%。考虑到大盘的风险,这次的试盘仅用了1.5%左右的仓位——下了个“小盲注”,风险完全可控。
接下来,如果股价回落至18.50元的支撑位后有止跌回升的迹象,我会再买入1.5%的仓位。如果这里撑不住了就止损出局,再等机会。

好了,再说说电力股。买入的理由如下:
1. 电力的价格国家说了算;
2. 人工越来越贵,以后很多企业会减少人工,采用“机器人”,机器人不用发工资,但得用电;
3. K线上有慢牛吸筹的迹象。

高速公路是现金奶牛,这里就不展开了。

欢迎更多的朋友提出问题,让我们共同进步,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12-12 22:14:07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这些票准备长线还是短线,要是长线那就没得说了慢慢等,要是短线的话,成交 量都不够,以上感觉浙能电力还马马虎虎,电力板块最近走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12-12 21:04:54 | 只看该作者
别在危情中硬撑!不该下盲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5:48:1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实盘交易的第一天,由于大势不好,所以用6%的仓位下了个小盲注,找找感觉。
具体情况如下:



欢迎大家来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11:28:53 | 只看该作者
丨 别在危情中硬撑

昨天,几个朋友在家中小坐,寒暄几句,话题就转到了股票上,大家都感到最近一段时间很难做,买什么亏什么。我问道:“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空仓等机会呢?”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那就连申购新股的资格都没了!”

对于资金规模不是很大的账户来说,中签新股所带来的利润确实很诱人,并且几乎无风险。可是,在大势走弱的情况下,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不仅市值会有损失,如果连连不中(申购新股的中签率并不高),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所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交易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上文提到:大部分顶格申购新股所需的市值在40万左右(沪深两市),对于100万的资金来说占比不小。申购新股所得的利润属于锦上添花,千万不要舍本逐末,在危情中硬撑。

从K线图上看,上证处于升势中,相对其他市场来说走势最强,但目前也处于调整状态。深证横盘,中小创走势较弱。
                 
                             上证走势图                                                                深证走势图                                                              中小板走势图                                                           创业板走势图

我的实盘交易资金是50万。在大趋势不强的情况下为顶格申购新股而持有40万市值(80%的仓位),风险过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我的交易策略是:用小仓位尝试购买一些风险已经充分释放了的股票。总仓位不超过20%,每只股票的仓位不超过3%。

在“实战练习”板块中,我看到很多朋友喜欢满仓交易,理由是资金量很小。我刚接触股票的时候也会这么想:总共才这么点钱,能亏到哪儿去?这绝对是个大坑!我身边到处是持有这种理论的人,他们更注重绝对价值,而不注重相对价值。股价4块钱和40块钱的股票,他们一定会买价格低的,因为感觉“便宜”。为什么当手中有足够多的资金时才会去思考如何管理?如何避险?难道小资金就不会亏吗?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想在股市中不断地赚到钱,避免大幅亏损,就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无论资金是大还是小。


点评

陈老师说过,数学的道理与数字无关  发表于 2016-12-14 1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0:22:45 | 只看该作者
实盘交易策略

上文提到:我的交易原则是”以尽可能低的风险获取尽可能高的回报“,我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但实际做起来,难度极大。它不仅需要投资者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当的分析能力,还要拥有丰富的交易经验,和一套不断优化的交易体系。需要明确的问题有:大势的判断、仓位的控制、选股的策略、买卖点的选择、持股的周期……。

由于每个人对风险的理解不同,所以采用的风控策略也因此各异。交易方法没有一定的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差别。下面,就来说说我的交易策略,供各位参考:

我认为,“低风险、高回报”的核心就两个字——平衡。众所周知,风险和回报与仓位的大小密切相关。如果仓位为0(即空仓),那么风险也为0,但也别打算获取利润了,所以回报同样为0。要想获取一定的利润,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与空仓相对的是满仓,即100%的仓位,这是另一种极端的状态。满仓的状态下,有可能产生高额的利润,也有可能造成巨幅的亏损,所冒的风险是最大的。也就是说,不论牛熊,一味地防范风险,总以极低的仓位进行交易,可能无法获取令人满意的回报;但是,一味地追求高额回报,不管牛熊,永远满仓交易,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也是不可取的。那么,多少仓位才合适?如何找到平衡点呢?在概率的基础上,它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对大趋势的判断
    牛市中,大部分股票升,做多的风险较低,这种情况下可以加大仓位;反之,就要降低仓位,甚至空仓了。如何准确判断大趋势,就看您的功力了。
交易能力的差别
    重仓之前最好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这个驾驭的能力。随着获胜概率的不断提升,逐步把仓位加上来,这么做更稳妥。
交易策略的差别
    热点题材股向来都是人们追逐的对象,短期的暴涨也蕴含着暴跌的风险。是坚守稳健的长线还是追逐短期的热点,不同的选择也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就我个人而言,在追逐热点的时候,我会将仓位降得很低,并且把止损的空间设得小一些。

要想做到低风险、高回报,关键在于炒股能力必须不断地提升。

这次实盘交易的金额是50万,因此,我的交易策略中“申购新股”显得尤为重要。中签一只新股所带来的利润,对于50万的资金量来说非常可观。并且套利过程几乎没有风险,还不占用资金。申购新股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详见:http://www.zhicheng.com/n/20160107/46227.html),所以我需要为此配置相当的市值。为了提高中签率,我要尽可能地满足顶格申购的条件。经查询大部分顶格申购所需的市值在20万以内,所以我需要尽快购入40万(沪、深各20万)市值的股票。什么样的股票比较适合呢?它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安全边际高,适合长期持有
处于缓慢的上升趋势中
基本面完善,财务状况良好
通过申购新股获取利润的方式属于锦上添花,并非主要的利润来源。所以在为市值配置股票的时候,首要考虑的不是安全性,而是成长性。否则,资金就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得不偿失。当然,前提是大势非熊市。

以上就是这次实盘的交易策略,请各位指正。

点评

靠谱  发表于 2017-1-24 1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3:53:36 | 只看该作者
boy 发表于 2016-11-30 20:20
先定个小目标吧,一年预期盈利多少啊?

很好的问题,希望大家都来思考一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和思路。我的答案可能会令您失望:我是不会设定盈利目标的。因为设定盈利目标会对交易产生负面的影响。逻辑推导过程较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看:

当人们在某件事上获得成功时,通常受两个因素的影响:技能和运气(这里的运气可能是好运气也可能是坏运气)。在不同的活动中,这两个因素所占的比例也非常不同。比如:流水线上的加工,这项活动只依赖技能,完全不依赖运气,但是买彩票就完全依赖运气了。更多的活动是既依赖技能又有运气成分的, 比如踢足球。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技术高超的球员把球射在门柱上的情况。但是运气再差的巴西队也不太可能输给中国队。这说明:足球这项活动主要依赖技能,运气占一定的比利,但不大。

再来说炒股,通常情况下,这项活动在技能与运气间的位置是偏向运气的。我是2006年12月12日入市的,当时我不具备任何的炒股技能,听了朋友的推荐,全仓买入一只股票,一年后翻了4倍(对中国股市有些了解的朋友应该还记得07年的波澜壮阔)。通过这些年的学习,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炒股技能,但是这10年来我的收益没有哪一年能与07年相比,那一年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再有,很多刚入市的新手都有过赚钱的经历。

看到这里,您可能并不认同“炒股更依赖于运气”的观点。如果有人说:“陈江挺老师这些年在股市中的收获,运气的成分更大些”,不仅您不同意,我也是不认同的。这就是我想和大家交流的重点:对于炒股技能很低的交易者来说,要想在股市中赚钱,依靠的只能是好运气。如果不幸遇到了坏运气,那么后果可想而知,一定是惨不忍睹。如果您的炒股技能高超,就可以像陈老师那样:熊市中输小钱(甚至于不输钱),牛市中赚大钱。长期来看,还是技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前提是您的交易技能足够高超,可以有效防范坏运气造成的危害。

炒股的技能比较复杂,它是由多项能力组合而成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技能有难易之分,交易所需的基础知识不多,用不了多久就能习得,比较容易掌握。炒过股的朋友都知道,要想在交易时保持平稳的心态,不受股市波动的影响,是很难做到的,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做足功课(各项研究),更要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我认为,设定盈利目标就是众多不利因素中的一个。

如果能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盈利目标,会对交易起到正面的影响。但是难度极大,因为有太多的因素需要制定者做出准确的判断:
  • 对大势的准确判断。盈利需要大势的配合,如果这一年遇到了金融危机,我想再低的盈利目标都难以实现;
  • 对自己的交易体系等级的准确评估(其中包括:选股、交易、风控、计划、执行等多项能力)。大势配合了,但我的能力够吗?
  • 预估突发事件对盈利目标的影响(谁能做到准确评估?);
    ……
如果这些因素都能做到准确判断或评估的话,才有可能设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盈利目标,实际上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旦盈利目标设定得不合理,负面因素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如果收益目标设定得过高,交易上就会面临着高风险,毕竟高风险是获取高收益的前提。遇到股市大幅波动,想保持平稳的交易心态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犯错的几率将大大地提升。如果目标设定得过低,有可能很快就实现了,剩下的时间干嘛?如果继续交易,就有得而复失的风险,很容易陷入纠结的状态,也会影响到交易心态。

基于上述原因,我是不会设定盈利目标的。我会将注意力放到如何提高自己的交易技能上,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利润会随之而来。

以上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各位参考。

另,希望这里能够成为技术交流的乐园,欢迎大家多提问题,多谈思路。为了大家阅读方便,尽量避免“祝楼主好运”等形式的回复,各位对我的祝福,我心领了,谢谢配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1-30 20:20:18 | 只看该作者
先定个小目标吧,一年预期盈利多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17:48:07 | 只看该作者
wzj111888 发表于 2016-11-30 15:58
好,支持。楼主是短线还得长线。先发个日记看看

长、短结合,请耐心等待,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炒股的智慧网   

GMT+8, 2024-6-16 07:19 , Processed in 0.03307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