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市场高手的较量一定是投资哲学、投资心态、投资境界的较量,而不是技术水平的较量。单个的投资者也好,或者一个投资团队也好,如何管理风险,如何让自己在市场里长期稳健地生长,这是首先要考虑的基础问题,离开这个基础,就不可能走得很远。做了20年交易,越来越体会到古代中国文化的智慧对我的人生、对我的交易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可能是深层次的,但在交易中一定会表现出来。我身边一些朋友现在的交易规模几千万上亿的好几个,但我们在一起很少去谈关于交易方法、交易技术上的问题,谈论的都是佛教、哲学、老子、庄子这样思想上的东西。做了20年交易以后,我现在只要稍稍看一下盘面,研究一下就基本知道市场大体的一个走势以及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交易策略,这个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清楚的,但是解决了市场方向和买卖时机以后,交易上就不存在问题了吗?当然还是会有问题的,比如短期内赚了很多钱之后,对市场的理解和投资心态以及自己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其实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资金曲线上就是上下大幅震荡,这种资金曲线的震荡体现的不是交易能力的问题,而是交易智慧和交易境界的问题。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交易思想上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我们国内的投资者有朝一日到国际上去和国外的投资者比拼,我觉得如果能更好的领悟古老中华文明中蕴含的智慧,运用到现代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投资活动中去,那将是东方交易员的一种优势。金钱的吸引力是如此巨大,古往今来,科学家、赌徒一直在创造、发明、运用各种理论学说、工具技术,希望探索到金融市场的运动规律,找到成功的投资之路,比如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市场随机理论、市场循环理论、神秘主义流派、量化投资理论等等,都是想尽一切办法意图准确预测市场会怎么走?目的是找到战胜市场的方法。这些东西有用吗?当然也是有用的,但这些东西能解决市场交易的根本问题吗?我认为解决不了。交易的根本问题肯定不是预测市场,交易的内涵肯定比预测市场这个东西要丰富的多、困难的多。西方的许多投资理论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性问题,因为市场这个对象并不是一个定量、客观、科学、严谨的一个研究范畴,而我们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智慧却对投资者理解市场有很大的帮助。宋代的陈亮在《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中写道:“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我看到西方的也好、我们国内成名的投资者也好,他们的成功都不是靠一点一滴的小钱积累起来的,绝大多数都是靠抓住一两次重大的趋势机会而一战成名的,西方的索罗斯也是这样,国内明星投资者也是如此,我曾经和林总笑谈过,如果棉花没有那么一波波澜壮阔的重大趋势行情,那林总可能还要等下去,因为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很难获得那么大的利润。抓住重大的战略性交易机会,是交易成功的基础,也是我们能力圈中重要的利润来源,虽然这种锐利的趋势走势具有稀缺性,可一旦出现那就是超级大行情。我们平时所听到在期货市场中创造奇迹的人,几乎都是靠这种机会实现的。市场的变化性、偶然性非常强,所以我觉得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解释这个问题就很有道理。投资市场的规律性东西很不确定,比如煮开水,不管谁去煮这个水,到了100度的温度水就是会开,谁煮都一样,这种水开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到了度数它就是会开。但是在金融投资市场有着规律的不可重复性,当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规律之后,它就失灵了,到了100度水也不开了,你得重新去找别的办法。这也就是我一直觉得程序化交易行不通的问题,你能发现的东西别人也能发现,规律一旦形成原有的规律就被打破了,什么东西都不灵了,这是自己给自己挖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破产就是这样的例子。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本质性的差异在于:自然规律可以重复,社会、市场规律一旦被发现就会消失。所以说,中国古代文化中似是而非的理论反而对投资市场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很多投资者喜欢去研究市场,一点一滴都想研究透,其实这个很难,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太强,一段时间好像是研究透了,但过段时间又不行了。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这对于投资市场的理解时很正确的。
这个部分谈一下投资者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投资者和市场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其实我认为这个关系也是不断变化着的,有一个阶段我们是乐观主义者,认为市场可以战胜、可以操纵;有一个阶段我们或许又变成了悲观主义者,认为市场绝对战胜不了……在不同的阶段投资者的心理会不一样,和市场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我这些年的交易经验告诉我,在市场中采取中庸之道比较好,顺应市场,不断提高自我人生境界以适应复杂动态的市场变化。围棋十诀中有“不得贪胜”、“先势后地”之说,对我的启发还是很大的。相对儒家和道家这两大流派来说,围棋在哲学思想上一直是顺着《周易》、道家这边走的。老子曰:守柔曰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因此老子十分推崇弱用之术,将其视为一种普遍有效的方法,主张要“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唯有如此才能防止向刚强的转化,维持相对的长久,从而避免败亡的结局。这是老子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策略艺术的出发点。
期货投资,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艺术;与其说是赌博,不如说是拼搏;与其说是做盘,不如说是做人。每一张单都透射出人性的色彩,品性的贵贱。在利弗莫尔生命的晚年,他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在《股票大作手操盘术》中他谈到过,有人问,“你有这么丰富的经验,怎么还让自己干这种蠢事呢?”他说:“答案很简单,我是人,也有人性的弱点。” 在金融投机市场中,人性的弱点不可避免,那么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对投资者构建自我的人生境界又有哪些独特的价值呢?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目标。儒、佛、道、易四大学派都有一个共同点——追求“道”的境界。简言之,就是从整体、全局、历史、系统的角度看问题,通过亲身经历,对事物的整体领悟,在实践上达到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道的最高境界。以我观之——意见;以物观之——知识;以道观之——智慧。期货交易对每一位成功的投资者而言,都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从感性到理性;从局部到整体;从盲目到自觉;从理性到超然。有些人即使短期赚钱,志得意满表象下其内心世界是虚弱不安的,眼神是迷茫的,对未来是缺乏信心的;而有些人即使阶段性做得不好,其思路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说话是低调的,眼神是淡定的,内心是平静的,对未来是胸有成竹的。眼光、境界的差异决定每个人不同的期货人生。一个投资者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财富观并把这些自然和谐地融入到投资之中,才能把投资做得更好更远,否则即使再聪明的投资者哪怕小有成就但也只会昙花一现、流星一过。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知道了命运本来具有的无可逃避的偶然性一面,也许可以让我们更加自觉、坦然的面对外在成败而无怨无悔!投机从终极意义说,交易者进入市场的目的肯定是赚钱!投机的悖论是:一个太想赚钱,太在意眼前得失的人,因为其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往往赚不到钱,甚至赔钱。为了赚钱需要超越对金钱的患得患失,恬淡从容,目光长远,胸有成竹,以一颗自由、创造的心灵投身交易游戏,追求过程完美而看淡一城一池之得失!
欢迎光临 炒股的智慧网 (http://cgdzh.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