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天看了个书法节目,很有感触! 王羲之的小儿子很聪明,写字进步非常快,他自己认为再过3年能超过父亲。但母亲说要 练完18缸墨水才有可能超过,孩子不觉得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于是用了几年时间练完3缸 墨水,写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说,写的很像了,于是提笔上面加了一个点,变成“ 太”字,让他拿给母亲看。孩子拿着字给母亲看,母亲看了一下,说:只有一“点”像你 父亲写的。孩子终于知道差距了。 在做股票投资的人中,很多人经历过很多的坎坷,后来觉得自己很了解股市了,但实际上 还是差很远很远,但自己是很难知道,如果发一份调查问卷,估计会有大部分人认为自己 的投资水平超过平均水平。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超过大盘,简直不在话下。大盘,长 期看就是一个平均水平,而且往往比平均水平高很多,因为毕竟人们在交易中要损失一些 成本,比如印花税,手续费等。 我有时看到一些来求助的朋友账户,打开看,会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然后逐笔看其几 年的历史操作记录,我就很艰难地回看了一遍一个痛苦的经历。刚开始有点盈利,后来越 操作越多,越来越多,最后然后戛然而止,账户操作极少了,后来干脆不动了,而股票剩 到了如今,可能几年都没有动过,这个“不动”的时间之长,在牛市绝对是办不到的! 而发现剩下的股票成本都是前些年那个高高的山岗上的价格。 还有的朋友干脆割掉一些股腾出现金,最近又追进去那些爆炒都翻2倍价格的股票,一疏 忽又重蹈那种“成本在高位”的覆辙。综合以前那些平时挣的小钱,还不够下跌损失的一 个零头。 做一笔成功的交易,现金出现在账面上,会让所有的新手兴奋,这是自然规律。所以,要 是夸赞一个刚刚做完一个短差的新手说“你短线太厉害了”“你的盘感太好了”,无疑, 这是新手无比骄傲自豪的事情,而且这个新手还有可能因此刹不住那种操作的欲望,账户 的股票从专注1-2只,变成5-10只或更多。 如果是老手,内心绝对不会在意自己或别人的某次短差。别人夸自己短差从内心里觉得不 会在意只是网络恭维,别人短差操作很得意的时候,只是觉得并不需要那么得意。 这是一个小标志。看看自己是不是如此,至少可以分辨自己在新手范畴里面,还是在老手 范畴里面。 在书法里面,很多练习者,临摹一段长时间,总想创造自己的“体”,以弘扬个性。这和 股市里面的很多新手一样,顺利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摸索创造出自己的“交易模式”。实 际上,书法大师们说得好:首先得看遍整个书法界从古至今的历史吧,整个培养自己的文 化素养,才能深刻理解:什么样的字好,为什么当时是开创性的,怎么好,好到啥程度! 谁又在这个上面发展了,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发挥到了极致...等等等等.... 纵观地球上有股市以来的400年,荷兰,英国,美国,日本的股票历史都比我们 长........这些股市中的人们大多数是不可能成为卓越者的。优秀的也有,但基本不是那 些一时运气好的人。只要看看那些从成绩结果看后来称得上“大师”的人们写的书,我们 就能看到一些共通的东西。格雷厄姆,巴菲特,林奇,德国股神,日本股神.....他们用 自己的思想获得了成绩,而这些思想一经挖掘,就展示出来了一些线索:他们都熟知股市 的一切,包括股票所代表的意义以及更深更远的可能性,大多数人们在市场里面的心理。 在熟知市场的基础上,熟知自己的习惯,性格和能力。和书法一样,在熟识书法的情况下 ,自己的性格是豪放的,绝不是练习蝇头小楷的好材料,自己的性格是纤细的,练习狂草 绝不是方向。 而练习书法,有的人不喜欢磨练,不甘于练习临帖,总想有点突发个性,没有多年的练习 就想用笔乱戳涂抹泼墨,以示自己的“个性”,但这些作品,往往就被时间当做垃圾淘汰 掉,不长久,因为没有底蕴的东西谁都可以来两下,但有啥价值呢! 只有知道,什么是好的,才知道什么是更好的!人们才有努力的方向。 一个人练书法,只有知道临的帖怎么好,才可能明白怎么更好,很多聪明的人们能到达“ 知道临的帖怎么好”,但很难悟出怎么更好,加进去自己的个性以后,不算是超越,但已 经是书法界少有的精英了! 只有知道投资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以及明了在复杂的市场里面会遇到什么极端的情况,以 及自己是如何的性格,综合起来,实际能达到最好的克服和利用。 所以,要点是: 第一步,每天认真看盘。就像每天练字中体会。 第二步,模仿自己心目中的股神。就像是不断地临帖。 当然我认为应该找大师级的人来当做模仿对象,而不能以市场中三流二流不入流的人当做 模仿对象。我认为我自己还在临帖巴菲特,林奇等人,所以,千万不要模仿我,我推荐大 家模仿巴菲特,林奇等人,认真研读他们的书。 第三步,根据自己的性格形成操作模式,并不断验证改进。这是自己创体的过程。 这是一种快乐的追求。这种快乐在于,自己能做到,并在统计中,越长时间,就越多地战 胜市场。这种快乐不需要别人给与信心,而是自己胸有成竹,落笔有神。 说了许多,在我们网数年的朋友们,应该很容易理解这些。但是新手,新来的朋友可能还是云里雾里。所以再简单说一些现象,帮助定位和思考: 无论我们投资于股市的资金是多少,第一次给自己的金融资产赢利100%的过程,是最艰难的,这是一个找思路的过程。找对了路子,以后的200%300%等等,实际上只是水到渠成的。比如自己的总金融资产100万,投入股市10万,其他存于银行,投基金等,那么当这个人从各方面上总赢利达到100万的时候,基本上他就有了自己的路。但很多人半辈子都达不到,即便股市的10万翻倍了,但也不能说一定是找到了路,只能说试验了这样的组合获得好点的收益,增加仓位的话,必须考虑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综合来说,金融资产啥时候达到100%的升值,那么,基本上就有了自己比较个性和自信的思路。 |
欢迎光临 炒股的智慧网 (http://cgdzh.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